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蜀山區塊啟動建設,打造內陸開放新引擎;成立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動長三角九城市協同創新,打造“中國環境谷”;精耕天鵝湖中央商務區、高鐵新城等“六大片區”,發展環境產業、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現代金融等“六大產業”……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發揮區位交通樞紐、高端產業集聚、科教資源匯集、生態環境優質等比較優勢,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主動作為、積極融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打造新引擎。
時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周年之際,蜀山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為與上海、浙江、江蘇等“鄰里”交流互鑒,協調共進。
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和合肥市委宣傳部指導,新安晚報社、蜀山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共舞長三角·魅力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蜀山行采訪活動,于12 月2 日到12月4日正式舉行。來自長三角的二十余家主流媒體深入蜀山區,記錄城區蝶變生長,講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蜀山故事。
俯瞰天鵝湖。
新視角
長三角主流媒體深入蜀山采訪
新時代孕育蜀山新機遇,新思想激發蜀山新動能。本次“共舞長三角·魅力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蜀山行采訪活動,媒體陣容強大。滬浙蘇三地主流媒體包括:文匯報、新民晚報、澎湃新聞、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錢江晚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龍虎網。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包括:人民網安徽頻道、新華網安徽頻道、央廣網安徽頻道、安徽日報、合肥日報、合肥電視臺等。
在三天時間里,二十多家媒體記者們將帶以“新視角”深入蜀山,圍繞開放發展、鄉村振興、中國環境谷、自貿區等主題,前往天鵝湖中央商務區、安徽出版集團、高鐵西站建設地塊高鐵新城項目、運河新城、“合肥之源”景觀帶、蜀山區鄉村振興示范項目試驗點“小嶺南”、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環境科技大廈、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蜀山區塊、合肥順豐豐泰產業園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點位進行采訪,全面了解蜀山區城市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和經驗做法。
各路記者將以文字、圖片、短視頻等融媒體方式,由點及面、細致刻畫蜀山區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思考、新構想。
新成果
“十大行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凡事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近年來,蜀山區加快擂響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的“戰鼓”,深入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全面落實《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和《合肥市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出臺《蜀山區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大行動方案》,將重點圍繞運河新城、蜀山經濟開發區、天鵝湖中央商務區、高鐵新城、鄉村振興示范區、科創走廊“六大片區”,環境產業、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現代農業“六大產業”,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
在一體化發展壯闊大潮中劈波斬浪,在一馬當先探路先行中彰顯擔當,在更大的發展格局中,酣暢書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蜀山篇章”。
圍繞產城融合,蜀山區將搶抓運河新城列入合肥市五大重點發展片區的重大機遇,對標滬寧杭,高標準編制合肥運河新城概念性總體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爭取未來5 年,讓一座生態優先、配套優質、產業優良的現代化運河新城初具雛形。
聚焦開放跨越,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蜀山區塊建設拉開帷幕,蜀山區將以中國(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核心載體,與滬寧杭先發城區合力對接全球電子商務新模式新規則新標準,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為內陸開放聚能新引擎。
打造“高鐵新城”,蜀山區將對標上海虹橋站、杭州東站等片區建設,利用新合肥西站建設,打造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對外交往的重要門戶,建成長三角交通門戶樞紐的新典范和片區城市開發的新樣板。
唱響鄉村振興,以“小嶺南”鄉村振興示范點為先導,制定蜀山全域鄉村規劃,依托小廟鎮“蜀山·將軍嶺”項目,推進開放式郊野公園,打響合肥“西郊公園”品牌。
打造“科創走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深入合作,打造科學島-蜀山經濟開發區和環科大科創走廊,構建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型產業體系,努力成為長三角地區知名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蜀山區還依托“國字號”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爭創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環境谷”。同時,借鑒“杭州城市大腦”先進經驗,結合“智慧蜀山”建設,加快推進5G 通信技術應用落地,推進各類數據資源在長三角地區開放共享,爭創長三角地區一流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升級總部經濟,蜀山區對標南京河西CBD 和杭州錢江新城CBD 等先行中央商務區經驗,提升天鵝湖中央商務區城市設計,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知名CBD。
立足商圈內金融企業聚集優勢,完善區域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產業在未來5 年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
另外,蜀山區還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間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主動承接滬寧杭咨詢策劃、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高端現代服務業轉移,全力推進全國文化出口產業基地建設,并打造一批文體活動品牌。
當前,蜀山區正順應新時代、強化新擔當、開創新作為,擘畫發展澎湃激蕩的壯闊圖景,蹄疾步穩走好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新征程。
新趨勢
匯聚產業攜手共建“綠色長三角”
在蜀山區全面融入長三角,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環境產業是重要賽道之一。2017 年12 月24 日,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蜀山區正式揭牌,開啟蜀山區環境產業進入頂尖科研水平時代,成為長三角環境技術策源地。2018 年,蜀山區出臺《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建設“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即:1 個“合肥環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中心”,5 個國家級研發平臺,重點是大氣、水、湖泊、農田土壤、煙氣污染監測及治理國家工程實驗室,1 個環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2019 年10 月25 日,蜀山區成功舉辦“首屆G60 科創走廊九城大氣聯防聯控協商會暨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揭牌儀式”,增強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各成員城市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而“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也落戶蜀山,成為蜀山區融入長三角開展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
立足環境產業高端化、集成化發展。目前,“中國環境谷”已基本形成涵蓋“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的完備產業生態鏈?!爸袊h境谷”重點企業由2017 年的36 家,增長到102 家,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企業。
2020 年9 月1 日,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也在蜀山區正式成立,成為G60 科創走廊首個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盟聚集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G60 科創走廊九城市相關高校院所以及重點環境企業和環境產業公共服務機構等聯合開展研究,搭建環保領域高端裝備和技術的合作平臺。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說,聯盟將推動科技向產業界轉化,制造未來生態環境體系建設需要的高端技術、高端裝備,培養高端人才,引領長三角城市帶環境產業協同發展。
以“中國環境谷”為核心,蜀山區不斷匯聚國內優質環境行業領軍企業,完善產業鏈、賦能價值鏈、融通供應鏈,不斷濃郁生態底色,攜手共建“綠色長三角”。
新篇章
力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40強城區
更加壯闊的“十四五”即將到來,在“十四五”期間,蜀山區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以開放引領的發展、內生增長的發展、創新驅動的發展、環境保障的發展,推動經濟提質增量,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新作為。按照《蜀山區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大行動方案》的規劃,到2025 年,蜀山區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取得明顯實效,主要經濟指標與滬寧杭主要城區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融合、產業發展、信息網絡、區域交通、發展平臺、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建立,力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40強城區。
朱琛琛 劉曉朦 孫雨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 見習記者 唐恒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