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 月1 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強制要求合肥市民必須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城管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都開始進行“撤桶并點”,眾多居民樓下的垃圾桶將陸續退出歷史舞臺,而新的垃圾集中投放點將正式“上線”。
督導員在集中投放點引導市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老城區將打造621處垃圾收集點
記者昨天從合肥廬陽區城管局了解到,該區全部764處居民小區內全面實施“撤桶并點”,上萬處垃圾投放點經過摸排、篩選、壓縮后,選址設置了902 處垃圾集中投放點。每處點位均設置四分類垃圾容器,并安排專人督導、協助居民進行細致分類。
據介紹,目前,廬陽區居民小區內共有接近1 萬處垃圾投放點,大多小區每棟樓下都配備了垃圾收集容器,現場無人管理,早晚高峰常會發生垃圾堆滿散落到周邊地面的現象。為了推進垃圾分類,廬陽區城管局經摸排后,決定實施“撤桶并點”,按照300 至500 戶集中設置1 處投放點的原則,在居民出入小區的路段上合理設置垃圾集中投放點,方便市民投放,方便集中管理。目前,共保留了902處集中投放點。
“將投放點位集中起來,并配備督導員進行宣傳引導,便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推動居民垃圾分類精準化、精細化。”廬陽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采取獎優罰劣等措施,倡導垃圾分類全民參與。
“廬陽區在居民‘定點投放’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動‘定時投放’。選擇有條件的集中投放點進行升級改造,推動亭棚建設,投放智能設備等,計劃打造621 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集中收集點,逐步引導市民適應并接受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為了推廣垃圾分類,廬陽區城管局還制作《垃圾分類我先行首善廬陽新風尚》MG動畫,在長江中路等人流密集路段沿線、全區所有小區、公園、學校電子屏等多點投放。
垃圾分類后將更多“變廢為寶”
12 月1 日上午,在濱湖新區康園小區,包河區城管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向市民宣傳《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按照條例,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罰款200元。單位不分類投放,將處以5 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包河區城管局環管科副科長代震介紹。
據介紹,2020 年,包河區已推進第一批200 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建設,覆蓋約89 個小區。目前,已有56 處點位完成建設,22 處點位完成焊接待吊裝,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點建設正在全區全面鋪開。
回收的垃圾如何變廢為寶?包河區城管局表示,正在完善后端處置鏈條,“我們新建淝河鎮大強路睦鄰中心、大圩鎮、包河區政府食堂等3 座廚余垃圾就地處理點,目前運行平穩。”另外,該區還新建包河區裝修建筑垃圾處理廠,位于小倉房大型生活垃圾中轉站北側,占地10畝,建筑面積5300平方米,計劃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這些垃圾處理點的投入使用,將讓后端處置鏈條更加完善,分類的價值也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包河區城管局環管科科長吳瓊介紹。
毛嫻靜 代震 肖倩 解立莎 周文健 陶清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唐恒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