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道,11月17日,合肥迎來了立冬后的第一場雨,大雨帶來了溫度的下降,讓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防火員們喘了口氣。這是自11月1日進入防火緊要期的十六天以來,60名防火員的第一個休息日,卻僅有部分調休。就在五天前,大家還緊急處理了一件森林“冒煙”事件。
連續16天24小時森林防火
上午八點到達駐守點,巡查周邊森林有無火情,隨時準備著處理瞭望哨的同事發來的突發情況。“八小時一班,一天三班倒”這樣的高強度防火工作狀態,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防火辦公室的防火員們已經堅持了16天。昨天冬至后的第一場雨,讓這些每天駐守在城市森林里的一線防火者迎來了第一個休息日。
“早晚各安排35個人,分為三支駐點滅火隊和6個瞭望哨,裝備滅火水車、風力滅火器、滅火彈等全套設備,全副武裝全天候待命。即使今天下雨,也只有部分進行了調休。”提起今年的防火工作,防火辦負責人程家和表示一定要用這幾個“全”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防火工作雖然單調枯燥但是意義重大。每個瞭望哨都是僅2平方米的屋子里擺了把椅子而已,而瞭望員們卻要在這里從11月堅持到第二年的五月底。”據程家和介紹,為了保證隨時隨地第一時間進入滅火狀態,每天早晨防火隊員們到達單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換上防火服。專業的防火服有著很高的密封性,大家幾乎都是一穿就是一天。穿著厚重的防火服、背著即拔即用的滅火器,在盤山步道上巡查明火,勸導游客不要吸煙的工作,往往一啟動就是近7個月。
盡管下雨天防火隊員們獲得了難得的休息。但在資源管理中心的監控室和物資儲備庫里,依然有穿著滅火服的橘黃色身影,或緊盯著屏幕、或檢查滅火設備。大家都知道一進入11月就沒有真正的休息可言。
五分鐘內緊急處理森林“冒煙”
就在這第一場雨到來的五天前,位于大蜀山西擴區域桃花島的六號瞭望哨就曾發現了一處“險情”。“大概三點鐘左右,我正在瞭望哨里觀察周圍的環境情況,突然在西邊區域看到了‘冒煙’。”回憶起11月13日下午的那場“搶險”,瞭望員許銳記憶猶新。“我立馬就通知了在西擴區域駐點的滅火分隊,同時向防火處報告了這一情況。”
在不遠處滅火水車上待命的三名滅火員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向著“冒煙”點駛去,接到通知后五分鐘就到達了“險處”。經過確認,這次的冒煙并非失火引起,而是挖掘機施工所揚起的“粉塵”。大家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就這場今年的第一次“險情”進行了分析。
“瞭望哨發現得及時,此外三個駐點滅火隊的位置比較科學,使得森林任何地方發生險情都能快速趕到現場。同時這次的事情也提醒我們,盡管現在的森林消防系統引入了監控探測設備,但機器有死角和反應數值,還是需要瞭望哨上同志們的高度警惕。”
15000畝區域面積的大蜀山分為六個瞭望哨進行人工觀測,平均每個瞭望哨要負責2500畝的觀測范圍。“一點注意力都不能分散,盡早發現險情就能盡量減少損失。”在這60名森林防火員隊伍中,有不少人已經年近50歲。但面對著森林防火的艱巨任務,每一個人都嚴陣以待。
呼吁:市民上山嚴禁吸煙、使用明火
不同于東北地區一到冬天冰天雪地,火災風險相對較低。合肥進入秋天后樹葉逐漸飛落、草木枯枝更多,發生火災的風險比夏季綠樹成蔭時反而更高。因此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5月都是大蜀山森林公園的防火關鍵期。今年天氣晴朗居多,大蜀山更是提前半個月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
“在此我們呼吁各位上山的游客,請不要在山上吸煙、攜帶火種,嚴禁山間燒烤、使用明火等違規用火行為。也請游客們相互監督提醒,一旦發現森林火災要立即撥打119或110報警電話。”
通訊員 王雪薇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皞乾/文 高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