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一大早,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在外流浪達五年之久的青年張進終于見到了自己的父母,結束了五年的流浪生活。“感謝你們這些好心人,沒有你們的幫助,張進還不知道要在外吃多少苦,受多少罪!”見到兒子的張母淚流滿面地向合肥市經開區錦繡社區工作人員表達謝意。
張進原來患有抑郁癥。五年前,張進獨自一人離開亳州老家在外流浪,輾轉多地近期來到合肥,寄住在合肥經開區錦繡社區轄區的一個苗圃的破舊小雜屋里。11月4日下午,錦繡社區工作人員在巡邏時發現了張進。“剛發現他的時候,他頭皮披散著,一身衣服又臟又破,對陌生人很排斥。”錦繡社區民政工作人員孫翠華說耐心與張進交流,“他不像是精神病人,我問他想不想回家,他點了點頭。”
為了和張進套近乎,孫翠華拿來了大衣、方便面和飲用水。在善意的打動下,張進漸漸放下了戒備,寫了一張小紙條遞給了孫翠華。小紙條上清清楚楚寫著家庭地址和家里人員情況。經過多方的努力,6日,孫翠華成功聯系上了張進老家亳州市蒙城縣王集鄉白果村村長,并與張進父母取得了聯系。
當晚,張進的父母從老家趕到合肥,與張進相認。在社區的安排下,7日一大早,張進與父母在分別五年后終于團圓了。“我們找了他五年了,都以為他在外面被害了。”見到張進的第一面,張母就抱著他泣不成聲。在見到家人的那一刻,張進的臉上才隱隱露出了微笑,對這張母喊了一聲“媽”。
看到張進一家團圓,身為民政工作人員的孫翠華感到無比的開心。“幫助流浪人員回家是我們民政人的職責,每當看到離別多年的親人想擁團聚,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據悉,為了幫助流浪人員,經開區錦繡社區成立了臨時救助站,并在轄區設置了8個流浪救助點,對轄區流浪的人員實現臨時救助安置,幫助他們尋找家人。截止到目前為止,錦繡社區救助站已成功救助12名流浪人員。
方玉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