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28日10時28分,在位于合肥市高新區的引江濟淮將軍嶺路橋施工現場,隨著最后一個節段混凝土的澆筑,這座主塔高達 116 米的引江濟淮在建項目最高橋——將軍嶺路橋主塔順利封頂,將全面進入斜拉索安裝階段,為整個項目的順利完工奠定基礎。該橋建成后不僅能實現肥西與高新區雙向八車道快速通車,還將成為引江濟淮標志性景觀橋梁。
最高橋歷時366天封頂
據介紹,由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將軍嶺路橋是引江濟淮重難點工程之一,為跨越引江濟淮河道的特大型橋梁,主橋結構形式為非對稱鋼-混梁獨塔雙索面斜拉橋。主塔柱自2019年10月27日澆筑第一節段混凝土開始,歷時366天,終于完成封頂。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引江濟淮(合肥段)3 座市政橋梁工程三標段項目部負責人介紹,這座斜拉橋主塔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塔高 116 米為合肥市市政橋梁中最高,也是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建設中的最高橋梁。
記者看到,該橋外觀呈八字形,主塔為獨塔雙肢結構,在上塔柱通過兩道橫梁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封閉式的鋼筋混凝土外掛板,如同塔的腰身,牽引著主塔兩側28對斜拉索,以保障52.5米的橋面寬度能滿足了雙向八車道的城市快速路標準。
主橋建設克服重重困難
“主塔柱作為橋梁的關鍵工序,建設難度很大。”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塔柱整體線形采用直線與曲線結合的方式,為控制塔柱線形,將塔柱劃分了20個施工節段,每個節段混凝土的幾何尺寸、設計坐標及塔身預偏都要求精準,測量工作大、精度要求高。
據介紹,為了保障引江濟淮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降低施工的時間、資源成本,提高安全系數,將軍嶺路橋采取了先建設跨河道上方主橋部分,后開挖河道、建設引橋的施工方案。由于沒有引橋,施工時只能在塔柱左右兩側各安裝了一臺塔吊及施工升降機,塔吊安裝高度 135 米,既要考慮起吊重量,同時要兼顧施工安全。為了與主塔保持相對平行施工,施工升降機控制在 3.81°的傾斜度進行施工,更是極大考驗。
成為肥西和高新區的重要通道
“目前將全面進入斜拉索安裝階段,爭取在春節期完成跨河道上方的主橋建設。”據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主橋建設完成,就可以著手準備下方江淮連接處河道開挖工作了,這也是引江濟淮工程的向前推進的重要節點。
記者了解到,引江濟淮將軍嶺路橋建成后,不僅對引江濟淮的通航發揮重要意義,作為雙向八車道的城市快速路,也成為合肥西部片區連接肥西縣和高新區的重要通道。同時,該橋為引江濟淮工程安徽在建項目的最高橋,將成為這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地標性景觀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