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進入律師行業十二年,他一直專注于知識產權領域,深耕江淮熱土;從業多年,從鮮衣怒馬的“青蔥少年”到知識產權領域的“行業大拿”,他所承辦的知識產權案件連續多年入選全國各地法院“年度十大案例”,成為安徽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型律師。
他是陳軍,現已成為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全國青年律師領軍人才。2008 年碩士畢業于全國法律名校——華東政法大學,陳軍便開啟了自己的律師生涯,至今初心不忘,在知識產權法律服務領域一直砥礪前行,為社會追求公義,為“創新安徽”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出茅廬 成為安徽唯一“雙證律師”
今年38 歲的陳軍是合肥人,在華東政法大學讀研時,他主要研究的領域就是知識產權法律。2008 年畢業后,他回到了合肥,在原安徽金晟律師事務所工作。進入律所后,陳軍開始接觸具體業務,積累律政資源,“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是最自由的一段時間。”如今,經常在省內外出差的陳軍不禁感慨。
也正是因為自由時間較為充裕,陳軍開始給自己繼續“充電”,決定參加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我是在研三時通過司考的,當時有人說,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比司考通過率更低,我就想試一試,挑戰一下自己。”經過一番努力,陳軍順利地拿到了專利代理師資格證。
“別看這幾年,執業專利代理師隊伍快速增長,但在十多年前,這個領域的規模還很小。”陳軍說,當年安徽考區僅有三名律師通過考試,“其中兩名已轉出省外執業,我就成了安徽唯一既有律師證、又有專利代理師證的律師了。”
牛刀小試 從“網吧搬電腦”開啟維權路
拿到了“雙證”,年輕的陳軍頓生一股豪氣,想在安徽知識產權領域大展拳腳。但現實讓他很快冷靜下來。“當年,大家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還遠遠不夠,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市場也是‘只見春風吹,不看芽兒發’。”于是,空有一身本領的陳軍,也經常為獲取知識產權案源發愁,為了謀生不得不接其他類型的案子,“比如勞動工傷、婚姻家事、民間借貸、乃至兇殺案,都接過。”不過,前期“萬金油”律師的執業經歷,也為陳軍后來走知識產權專業化律師的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陳軍真正做知識產權法律業務,要從“網吧搬電腦”開始。原來,十多年前,國內有幾家影片維權公司,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場與全國各地網吧的斗爭,“很多網吧向網民提供未經許可的影片,而成為被告。”機緣巧合,陳軍也加入到這場“維權戰役”中。于是,那段時間,陳軍起早貪黑出入網吧,“排查,公證,起訴,執行,我是全程操練。”陳軍的努力很見效,大多數網吧直接“繳械”賠錢,也有少數網吧死扛,拒絕賠錢,最后只能由法院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的時候,我陪著法官上網吧搬電腦。”陳軍笑著說。雖然第一次參與了知識產權維權的“戰果”很豐富,但陳軍還是覺得不太過癮,“主要還是法律服務技術含量不太高,后續知識產權業務方向轉型后,此類案件就不再涉及了。”
淡出簡單維權的“江湖”后,陳軍開始轉戰商標維權打假。“小到煙酒食品,大到重型卡車,都打過假。”至今,還有很多人對十年前的“王拐崗”商標糾紛案津津樂道,而陳軍正是該案件的代理人。“當時,合肥很多飯店都用‘ 王拐崗土菜館’的名字,侵犯了原告‘王拐崗’的商標專用權。最后,我們打贏了官司,全市幾十家飯店悉數改名。”
為了商標打假維權,陳軍經常要像偵探一樣帶著公證員深入造假一線“ 虎穴”,以經銷代理商名義跟造假老板們洽談,“記得有一次在安慶光彩大市場,冒著30 多攝氏度的高溫,挨家挨戶步行排查大概兩小時,最后幾近中暑。”
然而,就是在這樣辛勞和汗水的洗禮中,陳軍也逐漸成長為該領域的專家型律師。
鋒芒漸露 調停合肥兩個“萬象城”
2011 年,陳軍從原安徽金晟律師事務所來到安徽中天恒律師事務所,繼續在知識產權法律服務領域開疆拓土。
當時,一家國外科技企業磊若軟件公司在例行軟件檢測過程中,發現合肥一些企業使用了盜版軟件,要求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陳軍承擔了磊若軟件公司serv_U、MD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在皖維權代理工作,打了上百起官司,維護了該公司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的市場秩序。后來,磊若軟件公司訴合肥城市通卡股份有限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案,還入選了安徽省版權局公布的2014 年度全省十大版權典型案件,以及2015 年度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十大著作權審判案例。
在精研業務的同時,陳軍也一直關注著行業的發展。他發現,全國專利申請及授權量開始猛增,但已授權的專利質量卻參差不齊。陳軍敏銳的預測,專利糾紛將會大幅增長。果不其然,之后幾年,專利代理合同糾紛、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專利無效糾紛等大量案件涌現。而基于前期的專業積累,及對行業動態的把握,陳軍成功地處理了一批專利糾紛案件。“記得在做第一單專利無效業務時,在合肥找不到專業人士請教,只能到專利復審委官網,下載近百份文書臨摹學習。好在汗水沒有白流,最終交給了客戶一份滿意答卷。”
因為在一系列專利訴訟業務上的成功,陳軍在行業內聲名鵲起,被客戶和同行貼上“知識產權律師”的標簽,而陳軍也開始在更多社會關注的焦點案件中,展現自己的專業實力。曾入選2012 年度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十大知識產權司法審判案例之一的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與松芝集團萬象城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就是其中之一。當時,華潤集團要求松芝萬象城停止使用‘萬象城’的商標。松芝萬象城專門找到陳軍,希望陳軍代理此案。“這件案子社會關注度很大,對我也是一個挑戰。”陳軍開始對相關事實進行詳盡的調查,“專門去北京兩三趟,到國家知識產權局查閱相關資料。”最后,經過陳軍據理力爭,最終法院成功調解此案,以被告有權繼續使用“萬象城”標識完美收官。“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追求卓越 成為安徽知名“知識產權律師”
隨著一系列代理案件的成功,陳軍在業內的聲譽越來越響。2016 年,陳軍來到了2019 年被評為安徽本土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律所——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并成長為投資合伙人。基于天禾律所平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紛紛找到陳軍,希望由他來代理企業涉及的知識產權案件。
“剛到天禾的那一年,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就找到我,要起訴一些企業字號中使用‘美菱’文字的企業,要求對方停止使用。”陳軍說,美菱公司也起訴了一些企業,但均鎩羽而歸。“美菱公司不甘心,就找到我。”陳軍分析了之前敗訴原因,巧妙地利用法律知識,針對合肥某企業在上海另行發起訴訟,后經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二審,美菱公司訴請最終得到法院支持。“有了本次勝訴判決,美菱公司后續起訴同類型侵權案件,才勢如破竹。”
不僅很多本省的企業認可陳軍,一些省外的知名企業也開始找上門來,這其中就包括武漢的周黑鴨。“當時,安徽不少食品店違法使用‘周黑鴨’的商標,所以周黑鴨要來安徽維權。經人推薦,找我來代理。”在為周黑鴨開展商標專用權維權的過程中,陳軍的專業實力讓客戶折服。2017 年一家打著“周黑鴨”旗號的“黑店”在食品中加入咖啡因,造成兩名顧客“被吸毒”,該事件對周黑鴨公司聲譽造成極大影響,陳軍第一時間調查取證、報案起訴,其果斷的處理能力和專業化法律服務,使該事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讓客戶大加贊賞。從那以后,武漢周黑鴨將商標注冊、監控、維權等法律事務,全部打包給陳軍代理,并主動向其他企業推薦陳軍團隊,“這么多年來,其實雙方基本都是電話交流,只見過一次面,憑著專業的服務,我們贏得了對方的寶貴信任。”
進入天禾以來,陳軍知識產權法律服務道路越走越寬。2018 年,他又代理了中廣影視衛星有限公司訴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廣播電視臺侵害廣播組織權糾紛案,涉案標的1.37 億,刷新了安徽地區法院一審知識產權案件涉案標的新高。而他代理的“周某涉嫌侵犯著作權罪案”,更是入選為最高檢發布的2019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今年疫情之后,陳軍律師代理合肥某制藥公司訴他人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案,涉案標的9600 多萬元,再次刷新合肥知識產權法庭新收知識產權案件訴訟標的。
“一流的客戶成就專業的律師”采訪過程中,陳軍反復提到這句話。在陳軍辦公室客戶名冊上,我們看到這些年,他服務的客戶有法國軒尼詩、拼多多、北汽福田、周黑鴨股份、徽商銀行、惠而浦、美亞光電、美菱股份、德力股份、中科大先研院、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廣播電視臺、合肥國控、南翔集團、客來福、學而思、上海寶冶等眾多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和機構。一份份信任,成就了今天光環。
當然,除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法律服務外,陳軍也積極為我省知識產權立法獻智,如參與《安徽省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安徽省專利工程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標準條件》等法律修改活動。除律師身份外,陳軍當前也為安徽大學法學院兼職講師,連續幾年,為該校全日制知識產權專業學生講授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課程,深受學生喜歡。
砥礪前行 為“安徽創新”保駕護航
紛繁世界,更需專一的力量。知識產權領域十多年的深耕細作,積累資源,開疆拓土,陳軍有幸換來公眾的認可和信任。
如今,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化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的春天漸行漸近,“作為安徽省知識產權局及合肥市知識產權局的專家顧問,我會繼續努力,砥礪前行,為更多人維護知識產權權益,也為安徽保護知識產權、打造良好創新生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陳軍說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