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綠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今天(30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大圩鎮人民政府、新安晚報、安徽網聯合舉辦的“知名作家品大圩,葡萄架下話小康”活動在包河區大圩鎮舉行,眾多文化大咖齊聚一堂,品香甜葡萄、談大圩振興、說包河發展、話小康生活。
安徽省作協副主席洪放、安徽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許若齊、光明日報安徽站站長常河、新安晚報副總編輯甘社會、安徽電視臺紀錄片導演于繼勇、知名作家閆紅、安徽大學教授章玉政等齊聚安徽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圩鎮圩美·磨灘。2003年8月,第一屆綠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節閃亮登場,經過連續18屆大圩葡萄節的舉辦,一串串葡萄見證了大圩人民創富奔向高品質小康的步伐。目前大圩鎮已成為安徽省、合肥市鄉村振興典范,已打造出安徽鄉村振興的“大圩樣本”。
下午,知名作家們先后參觀了大圩葡萄園,大圩精品葡萄示范基地、圩美磨灘等處。并圍坐一處暢談大圩發展和小康生活。座談會上,安徽省作協副主席洪放表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到新疆看到新疆葡萄和美酒。葡萄在新疆是固有觀念,覺得只有新疆才有這樣的葡萄,但現在包括大圩在內讓我們看到,大圩已經成為新時期新時代中國農村的一個典型縮影。第一步,大圩種植業,引進葡萄種植加上科技,解決質量問題;第二個大圩鎮府引進鄉村旅游,讓葡萄長上了翅膀,走進了更高的融合階段,高品質的種植和品牌打造,加入了更多文化因素,提升了產業的層次;下一步大圩葡萄的文化內涵如何提升和提煉,看到牌子想到牌子背后的深刻內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