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某個月的某一天,我即將住院5 天。你10 歲了,我救你一命;希望你能活下去,兩年后來看看我。”4 月20 日,33 歲的張春龍接到合肥市紅十字會電話后,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當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時,張春龍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捐獻。可在體檢時,他的身體卻被檢查出有重度脂肪肝等多項問題。情況緊急,張春龍開始拼命節食和運動,一個半月時間減重9 公斤。7月24日,張春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配型成功身體卻不行
張春龍是安徽省郵政管理局下轄極兔速遞的一名班車司機,今年33 歲,一家五口都住在合肥市蜀山區高劉社區。
2012 年,張春龍在一次捐獻血小板后,聽到血站工作人員說造血干細胞移植能夠救治白血病患者,他便萌發了成為造干捐獻志愿者的想法,后來他又專程去了一趟血站,留下血樣、填好資料,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今年4 月20 日,張春龍接到了合肥市紅十字會的電話,稱他的血型與一位10 歲的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張春龍立即答應捐獻骨髓并向單位請假,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很快,檢測結果出來了:雖然張春龍的血液高分辨檢測與患者完全匹配,但重度脂肪肝、轉氨酶偏高、轉肽酶偏高、尿酸偏高、輕度高血壓、肥胖……不符合捐獻標準。
為捐獻拼命減重調理
“救人要緊,身體必須趕緊調理好。”為了盡快調整好身體,張春龍前后向單位請了五次假,單位知道他要救人,都無條件同意了。“我每天嚴格按照醫生要求調節飲食,清淡為主、少食油炸食品,堅持跑步、打籃球,多運動,還按照醫囑吃了保肝藥、降壓藥。”
就這樣,他在一個半月內減掉了9 公斤,“我原來103.5 公斤,現在94.5 公斤。”最后一次復查,張春龍終于由重度脂肪肝降到中度脂肪肝,體重適宜,其他指標也成功降到正常范圍。此時,他才在心里長長舒了口氣:還好來得及救那個孩子!
捐獻前,張春龍需要提前五天住院進行血液動員,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打了動員劑后出現了嚴重的不適,“一共打了九針,在打第二針的時候,脊椎就開始疼了,后來就疼到走不了路。”無奈之下,醫生給張春龍開了止疼藥,但囑咐他不能多吃。
小男孩寫下感謝信
7 月24 日上午,在中科大附一院,經過大約3 個小時的采集,張春龍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隨即,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送往河北石家莊,那里等待的10歲男孩有機會重獲健康。
從河北石家莊趕來取造干的工作人員帶來男孩一家人的感謝信。男孩的父親在信中稱呼張春龍為“救命恩人”“孩子的干爸”。
小男孩也給張春龍寫了一封感謝信,還折成了心形。信中,小男孩字跡清秀:“干爸:見信好!我本是個帥氣、聰明的小男孩,拿的獎狀貼滿了臥室墻壁,卻意外發生重病,遠離了學校。可是您的善舉改寫了我的人生,讓我成為了十萬分之一的幸運兒,讓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讓我重新振作起來……等我康復,一定好好學習,傳遞愛心!”
張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