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3 年,合肥軌道交通3 號線設計中標,根據設計方案,習友路與翡翠路交口東南側地鐵口也在建設之列。出人意料的是,2019 年8 月,3 號線地鐵建設已近收尾,這一地鐵口才開建,一時間造成路口交通大堵塞。建設方承諾,地鐵口將于2019 年10 月底建成,并解除圍擋。但是直到今年4 月份,該地鐵口仍未完工,圍擋仍是過往的人們必須繞行的障礙。建設方又表示,今年8 月底地鐵口能建成。“看現在的情況,這個承諾仍然讓人難以相信。”知情人士表示。
一問規劃之反復:
地鐵快建好了,地鐵口才開建規劃為何一再臨時改動?
7 月2 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合肥市習友路與翡翠路交口,這里就是軌道交通3 號線的省博物院站。記者從合肥市政府部門獲悉,合肥軌道交通3 號線習友路站(省博物院站)原先共設置有4 個出入口,但直到去年8 月份,習友路與翡翠路交口東南向出入口才正式動工,這時整條地鐵的建設已近尾聲。
昨天,位于合肥習友路與翡翠路交口的地鐵3號線省博物院站東南出入口仍未建成,施工區域占據大幅路面,導致附近路段極易擁堵。本報記者向凱/攝
東南側地鐵口施工場地位于水岸茗都小區西側的翡翠路上,這里的翡翠路東半幅大片路面被施工圍擋圈起,高峰時段路口交通相當擁堵。而在水岸茗都對面,也就是森林海小區一側,路口西南角的地鐵口早已建成投用,翡翠路西側已經沒有交通障礙,車流通行顯得很順暢。“東南角出口和西南角出口是同時規劃的,結果西南角出口已經開通半年了,東南角出口還沒影子呢。”森林海小區的一名業主介紹說。
據森林海小區知情人透露,軌道交通3 號線建設森林海小區一側地鐵出入口時,建設方和小區業主曾就補償問題展開協調。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 年9 月,雙方委托了中信評估對地鐵3 號線占用森林海小區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進行了評估,土地評估結果一覽表上顯示,共占用森林海小區紅線范圍1049.85 平方米的用地,按照單價26161 元/平方米的價格,總地價2746.51萬元賠付給該小區業主。
“軌道3 號線規劃的時候,就同時規劃了水岸茗都旁邊的地鐵出入口(西南側出入口)。”水岸茗都小區的知情人士回憶說,最初的規劃是在該小區22 號樓西北側。據悉,當時合肥軌道交通公司表示,施工期間臨時使用水岸茗都小區公共空間450 平方米,永久征地250 平方米。這一規劃得到了小區物業和業委會同意,并進行了公示。“如果那時候就按照規劃開建,那么建設工地占據路面很小,不會造成現在這種情況,也早就該完工了。”知情人士回憶說。
日前記者探訪這一地鐵口工地,發現施工現場冷冷清清。
當時該地鐵口的規劃改了嗎?負責該地鐵口建設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地鐵口原先的確設置在22號樓西北側,后來遇到多種反對聲音,規劃就改了。“這個規劃一連改了兩次,最后才定在現在這個位置。”該負責人介紹,這個地點沒有占據小區空間,也不存在賠償,但施工需要占據大幅路面。
“這個地鐵口的規劃設計,如果提前就把補償等因素充分考慮處理好,不就不會出現如今的情況,翡翠路的交通不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經常嚴重擁堵了嗎?”水岸茗都小區一位居民如此質疑。
二問承諾之落空:
說好的完工期限推了一次又一次建設方的承諾為何一再不作數?
記者注意到,去年4 月4 日,就有附近市民提出質疑:“(路口)東南拐角(地鐵口)一直沒有建設。”當時合肥市政府相關部門回應稱,該地鐵口預計5 月份開挖建設。“實際上這個地鐵口工地一直到8 月份才正式開挖。”水岸茗都小區的居民回憶說。
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報道,2019 年8 月23 日,合肥翡翠路與習友路交口因地鐵施工突然加裝圍擋封閉道路,致使道路車輛發生嚴重擁堵,出現一個紅燈等半小時的情況。
“剛開始說預計5 月份開工,結果是8 月份正式實施,這個效率太慢了。”水岸茗都居民陳先生表示,他持續關注著有關這個地鐵口建設的報道,知道施工方負責人當時曾表示,建設估計在2019 年10 月底完成。“我耐心等到了10 月底,但路口的圍擋依然存在。”陳先生表示,“一直到2019 年結束,這個工程還是沒有結束,加上翡翠路又在翻修,道路經常擁堵。后來因為疫情,這個工地暫時停工,但復工之后,進度也還是不快。”在今年4 月份的本報報道中,施工方表示,工程大約在8 月底結束。“可是,這個月,我發現工地上沒有什么動靜了。”陳先生說。
7 月3 日,記者再次探訪該工地,發現工地上干活的人并不多。“現在我們在等待地下管網的線路遷改,遷改完成之后,工地才能動工。”施工現場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估計8 月底工程還無法結束。
這個地鐵口完工承諾的期限為什么一再更改?施工方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前期的規劃變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施工時對地下管線的復雜程度估計不足。“這個區域內的地下管網非常復雜,涉及燃氣、電力、供水等等。遷改非常麻煩。”合肥軌道交通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博物院站東南角出入口主體結構已完成90%。目前燃氣、供水管線已遷改完成,但受10KV 供電管線一直未遷改影響,該出入口剩余結構無法施工,圍擋不能撤除,影響道路放行。”
“承諾一再不兌現,我們還能相信他們嗎?難道這個項目開建之前,沒有充分調研地下管線的問題嗎?”陳先生對建設方的說法感到很不解。
三問交通之擁堵:
施工圍擋“占道”,交通擁堵已久到底何時能把“路障”撤除?
前日傍晚,在翡翠路和習友路交口,記者看到,沿翡翠路由南向北行駛的車輛排成了長龍,很多交警在路口努力指揮著交通。“在合肥下大雨的那兩天,這個路口簡直堵成了一鍋粥。”家住附近文錦新城小區的王先生說道,“當時我被堵了一個多小時。”
一個地鐵口施工造成這么嚴重的擁堵,在去年9 月份,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也曾關注過這一“新堵點”,交警也采取了一些疏導措施。但因為路面圍擋的情況一直存在,交通擁堵也就成了這大半年里附近居民出行的不可回避之痛。“這圍擋到底什么時候撤掉?哪怕縮一點進去也好啊。”附近居民王先生說。施工方負責人表示,預計要等工程全部完工,到時才會把圍擋全部撤掉,“要撤一般都是一次性撤掉。”
“可是,這個工程到底什么時候完工呢?完工期不確定,難道就這樣一直堵下去嗎?”王先生郁悶地說。
昨日,合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回應關于本報對地鐵口建設問題關注時表示,針對目前情況,市軌道集團正督促施工單位優化施工方案,采取措施先行恢復影響范圍外的道路,降低圍擋占道對市民出行影響。按計劃本月底完成對部分機動車道的恢復放行,保留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圍擋,待供電管線遷改完成后,計劃1 個月后完成土建剩余結構施工。
該地鐵口投入使用需根據機電和裝修工期順延。“這是又一個承諾嗎?希望這次不再是‘空頭’承諾?”聽到記者的反饋,一位附近居民對建設方此次的表態仍持“拭目以待”的態度。
本報多次關注該項目施工進展。
2014年12月
合肥軌道交通3 號線宣布開工。
2019年4月
有關部門答復,翡翠路與習友路交口東南側地鐵口計劃5 月施工。
2019年8月
該地鐵口正式開工,造成附近交通擁堵,建設方稱預計10 月底完工。
2019年12月
軌道交通3 號線全線開通。
2020年4月
該地鐵口仍未完工,建設方稱預計8 月份完工。
2020年7月
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進展不大,建設方稱完工還需再等等。
黃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向凱 張文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