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合肥市公管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著力從標前、標中、標后三個環節堵塞風險漏洞,助推合肥公共資源交易高效運行。
在標前環節,該局修訂出臺《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突出交易管理體制、交易程序制度、評審專家選定、信用建設等政策變化。此外,推廣使用范本,防范交易風險。在前期編制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政府采購交易文件示范文本的基礎上,加大對招標文件范本使用情況的抽查,規范招標文件編制行為和質量,避免出現招標人設置不合理條款排斥其他潛在投標人的現象發生。
在流程上,減少人為因素干擾,依托電子信息技術,推行“不見面”網上交易,交易事項網上辦理,使招標人、投標人無需到現場即可通過網絡實時參與開評標活動,既節約招投標成本、提升營商環境,又有效隔斷各方主體之間可能存在的“人情標”、“感情標”;試行《進場交易項目見證服務規定》,凡進入交易中心登記進場的交易項目,從項目登記開始直至中標結果確認,均納入見證服務管理范疇。項目交易責任主體可以采用人工查驗、系統記錄、錄音錄像等形式進行交易過程完整性查驗和記錄,實現了交易全程可追溯。
此外,該部門強化標后監管,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開通高新區、經開區、包河區不良信息推送端口,實行市、縣、區信用一體化。2020年以來,共對6家企業處以218.26萬元罰款,對83名專家進行扣分,對39家投標企業記入不良行為記錄并披露,信用結果運用到招投標活動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