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警官,我昨天收到一條手機短信。但小區廣播里說謹防電信詐騙,我想咨詢一下這條短信是不是騙人的。” 日前,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蕪湖路派出所接到家住江南新里程的張女士來電,稱自己收到一條手機短信,讓其參與購物刷單,但她想起每天出入小區大門時,門衛處放置的小喇叭反復播放的謹防電信詐騙宣傳提示,又心生疑慮手機短信是不是不法分子的詐騙陷阱,所以特意撥打了警方電話,進一步核實信息的真偽。經警方核查,張女士收到的短信,確為詐騙短信。在民警的細心解釋下,張女士消除了疑慮,也有效避免了財產損失。
據悉,利用居民區物業小喇叭播放“反電詐”安全知識,是合肥市蕪湖路派出所進行常態化“反電詐”宣傳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該所轄區已有53個居民小區設置了“反電詐”宣傳小喇叭。通過每日滾動播放宣傳提示,介紹常見的詐騙手段,常念“反電詐”安全經,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反詐騙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該所還堅持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傳統與創新有效疊加的方式,堅持多途徑、多角度,采取“送課上門”的形式開展宣傳,最大限度地擴大反電詐宣傳防范覆蓋面。依托互聯網,開設微信群,面向特定群體進行精準防范宣傳,向轄區內的居民群眾和廣大師生,適時推送反電詐安全常識,提醒市民群眾時刻緊繃安全弦,謹防上當和受騙,從而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進一步保護轄區群眾的財產不受侵害。
警方提醒,電信、網絡詐騙作案主要是利用人們的餡餅類、親情類、恐懼類的三種心理狀態的弱點,通過固定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發布、傳遞虛假信息進行詐騙犯罪活動。遇到可疑情況,請及時撥打110報警服務電話咨詢,或向公安機關咨詢。如果已經被詐騙,應當保存好涉案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馬珺 陳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