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4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2016年以來,合肥市農業農村工作先后經受住了2018年年初雪災、非洲豬瘟,2019年夏秋冬三季連旱,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和夏季洪澇災害的重重考驗,農業防御風險能力顯著提升。2017年、2019年合肥市農業農村部門兩次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
糧食安全有保障
“十三五”期間,全市糧食平均播種面積穩定在78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全市發展設施蔬菜面積37.83萬畝,建成省級蔬菜標準園19個,全國“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首次考核位列“優秀”。創建部省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59家。2019年全市家禽存欄3391萬只、禽蛋產量19.42萬噸,分列全省第一、第二。全市蝦稻綜合種養總面積達80萬畝,較2016年增長10.8倍,榮獲全國唯一的“中國龍蝦之都”稱號。
農村發展活力提高
2016年以來合肥市不斷創新農業經營制度,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實際確權面積746萬畝,發放經營權證書農戶96.98萬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量化集體資產40億元。家庭農場從2821家增加到11596家,較2015年增長4倍。
農民收入高了,農村小汽車多了
2019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2元,較2015年增長42.8%,分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7046元、6441元,居全省第3,全國省會城市第8。2019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804元,比2015年增長39.7%;恩格爾系數33.9%,比2015年下降2.8個百分點,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劃分的標準已實現小康向富裕邁進;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5.1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6.3平方米。每百戶農民擁有小汽車25輛,是2015年的3.7倍,農民出行更加方便。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殷志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