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蝦田稻蝦米、富硒香米、金絲皇菊、百花蜜……記者從肥東縣獲悉,9月29日,肥東縣首家線下消費扶貧館在肥東有禮門店正式掛牌成立,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市民“以購代捐”“以買代幫”購買扶貧農產品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走進肥東有禮門店,只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正對著門口的一條長方形貨架前圍了許多市民,爭相選購農特商品。貨架上貼著“消費扶貧專柜 助農產品”標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農產品,米、油、瓜蔞子、胎菊、咸鴨蛋等產品近20種。“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扶貧挺好的。”正在購買青陽山土雞蛋的羅一航告訴記者,“這些商品都是綠色有機的,買著也放心。”
據了解,該館的掛牌,是肥東縣大力開展扶貧農產品進機關學校、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進商超、進電商、進電視、進深加工等產銷對接“八進”活動之一,目的是拓展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暢通扶貧產品銷路,積極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助力肥東縣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雙節期間,肥東縣工會對口開展消費扶貧活動,以向工會會員發放扶貧消費券的方式,在指定的消費扶貧館、消費扶貧專柜進行消費,或由相關單位集中采購扶貧企業(貧困戶)扶貧產品直接向會員發放的方式,促進扶貧產品銷售。“目前,全縣經國家認定發布的扶貧產品有45種,扶貧基地有50家。”肥東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丁勝介紹,“此外,培育13家電商企業,線上線下全面打通銷售渠道,確保扶貧見實效。”
今年以來,肥東縣通過政府單位采購、經營主體抱團銷售、勞模愛心服務隊助銷、愛心人士購買捐贈、線上訂單銷售、商超對接等多舉措開展消費扶貧,穩定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有效降低疫情災情影響,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共幫助貧困戶或扶貧產業園銷售扶貧農產品7828萬元。
彭紅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