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年來,肥東縣通過建立志愿服務聯動機制、打造志愿服務平臺等措施,在全縣范圍內推動志愿服務。如今,肥東縣已擁有760 多支各類志愿服務隊,全縣網上注冊志愿者達到24.7萬人。他們奔走在肥東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為建設“文明肥東”貢獻一份力量。
“小季”幫助貧困學子上網課
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期間,很多基層學校實行網上教學,保障學生停課不停學。在這非常時期,肥東縣包公鎮“小季來幫忙”工作室的志愿者們挺身而出,為貧困學生網上聽課開展志愿服務。
包公鎮柏齡社區小陳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德聰家有三口人,夫妻兩人和一個在轄區高亮學校讀四年級的兒子。夫妻兩人由于患先天性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再加上識字不多,孩子學習基本輔導不到,孩子無法開展網上聽課。“小季來幫忙”工作室獲悉情況后,立即組織志愿者趕到他家,指導貧困學子陳子順網上聽課。當聽到網上傳來老師親切的聲音時,小子順高興地說:“感謝叔叔阿姨對我的幫助,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季來幫忙”工作室是在肥東縣委宣傳部指導下,以該鎮安徽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十佳、合肥最美志愿者、合肥好人季美虹牽頭發起的愛心志愿服務組織。平時,“小季來幫忙”工作室的志愿者們圍繞群眾需求開展各種志愿服務,如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秸稈禁燒、美麗鄉村建設等。疫情防控期間,他們深入轄區企業和家庭,為轄區企業復工復產、學校復課提供志愿服務,筑牢疫情防控線。在今年夏天的防洪防汛期間,工作室還與愛心企業對接,籌措防汛物資,為包公鎮防汛救災做出了積極貢獻。
勞模愛心服務隊保障蔬菜供應
2016 年3 月,由“愛心瓜哥”元運竹、省勞模紀鴻、李小莉以及合肥市勞模席慶放、記者許慶勇等5 人牽頭發起,組建了肥東縣勞模愛心服務隊。服務隊是以省市縣各級勞模為主體組成的,經過幾年發展,目前人數已達100 多人,分為6 個分隊。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元運竹、李小莉多次帶領隊員為馬湖鄉小陶社區5 名貧困黨員、長臨河鎮5 名貧困兒童、肥東縣鄉鎮社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各卡點捐款捐物,并協助安徽醫科大學,采購了貧困村八斗鎮陸環村扶貧產業園近20 萬元的優質蔬菜,配送給支援湖北160 多名醫務工作者家庭,以及機關單位和小區。
2 月6 日起,肥東縣城實行封閉式管理,城區蔬菜供應一時短缺。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沖在一線,聯系種植基地,對接相關社區,起早貪黑,為縣城30 多個社區及時供應優質平價新鮮蔬菜,深受廣大居民稱贊。據不完全統計,疫情防控期間,服務隊自費采購捐贈口罩8 萬多只,捐贈酒精、消毒液、面包、蔬菜等200 多件,捐款8 萬多元。同時,幫助30 多家種植企業、近百名種植戶銷售各類蔬菜100 多萬斤。
據了解,自肥東縣勞模愛心服務隊成立以來,已開展公益活動近100 場,受益群眾達1200 人。今年,該服務隊獲評全市第二季度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各類志愿服務隊已有760多支
除了“小季來幫忙”工作室、肥東縣勞模愛心服務隊,肥東縣近年來涌現出大量志愿服務組織,為“文明肥東”的建設添磚加瓦。
據介紹,肥東縣建立志愿服務聯動機制,首先組建了肥東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下設“黨員干部、專業、社會”三類13 支志愿服務隊。各鄉鎮(開發區)參照縣級總隊組建支隊,各村居(社區)至少組建2 支或以上的志愿服務小分隊。通過優化隊伍結構,今年肥東又組建了“碧水藍天”環保志愿者服務隊、“花開向陽”志愿服務隊和“手拉手”志愿服務隊等專業服務組織。而在疫情期間,各地又組建了多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目前,肥東全縣有各類志愿服務隊760 多支,發布項目4800 多個,服務時長達420 萬小時,實現全縣范圍內全覆蓋、無死角。通過社會化招募方式及各單位廣泛宣傳、發動,截至目前,全縣網上注冊志愿者已經達到24.7 萬人。
志愿服務活動日趨常態化
有了服務隊和志愿者,肥東還積極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建設。據了解,通過督查、指導,全縣20 個鄉鎮(開發園區)和200 個村居(社區)已完成志愿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其中,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志愿服務中心被評為合肥市志愿服務示范中心。陣地建起來后,肥東縣發揮志愿服務中心的主導作用,針對基層群眾實際需求,開展群眾最喜愛的活動,講解群眾最想學的知識,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及時解決群眾最鬧心的難題。該縣圍繞“我們的節日”“學雷鋒日”“國際志愿者日”等重要節日,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扶危幫困、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活動3000 余次,參加活動志愿者超過4.5 萬人次。另外,開展送文藝演出、送春聯、送圖書、送健康、送科技進鄉村活動300 余場次;開展環境保護、扶弱助殘、防災減災、文明祭祀、禁燃禁放等志愿服務活動1500 多場次,參與群眾近15 萬人次。
目前,肥東縣志愿服務活動日趨常態化、規范化,真正把志愿服務活動“送”到百姓家門口,“種”到群眾心頭,成為綻放在肥東大地上的馨香百里的“文明之花”。
席慶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