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郝琦璐是合肥市一家少兒公益培訓機構的合伙人,負責著整個機構的課程安排、活動設置以及規模拓展等工作,每天風風火火地穿梭于各個社區。34 歲的郝琦璐毫不掩飾時間給她帶來的改變,但始終堅持著“目前階段的年齡,就是她最喜歡的年齡”的想法。
希望給孩子樹立榜樣
加入童悅兒童之家機構的計劃是從2017年開始,郝琦璐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她開辦著一家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相關的工作,結婚之后,家庭壓力洶涌而至:照料愛人、孩子降生……“我們是雙職工家庭,一旦有了孩子以后,必然需要夫妻一方在事業上做出犧牲。現實環境來看,大部分都是女性在犧牲,所以我就不做之前那個工作了。”
繁瑣的生活讓她不得不結束之前的事業,在家里當起了“全職主婦”。“當時就是覺得心情一下就壓抑了,明明自己也讀了這么多年書,現在整個身心卻只圍繞著家庭,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就很想出去看看,想要有自己的事業。”除了生活圈子的縮小帶來的壓抑,郝琦璐表示,鼓勵自己邁出這一步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是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我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她知道我是一個很努力的媽媽,每天都在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奮斗。而不是當別人問起你媽媽是做什么的時候,她只能告訴別人‘媽媽就是在家照顧我’。希望她也能擁有這種堅持自我的能力。”
邁出第一步,總是痛苦糾結的。在朋友的鼓勵下,郝琦璐開始嘗試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剛開始也嘗試了很多其他途徑,但是都和自己不合適,也曾經想過放棄,但是又想著,或許還有機會呢?”一開始的處處碰壁,縱然讓她倍受打擊,但是抱著“誰不是一邊崩潰一邊堅持著”的想法,她遇到了現在的工作機會——成為公益組織的合伙人。然而這份工作的艱辛也讓彼時初為人母的郝琦璐難以應付,曾經有過整整兩天沒有合眼的經歷,只為了照顧突然生病的孩子;也曾在夜里失聲痛哭過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干這個啊”,第二天卻依舊活力滿滿去工作。“可能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吧,我不想對生活投降,所以都扛下來了。
職場與家庭能平衡
回首在家全職照顧孩子的那段時間,郝琦璐認為做出轉變最難的一步在于當大多數女性因為婚姻放棄工作,長時間不與外界接觸時,她們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轉變,想要再回歸職場時,思維方式就難以轉變了。這個轉變意味著要和一個傳統的主流價值觀對抗——說著我要出去工作,結果還是離不開家庭,放不下孩子。有時候會不理解這些人,后來才發現,這不過也是順從了命運的安排。
“很多母親在試圖回歸職場的時候,總是會感受到很強的心理落差。”郝琦璐舉例稱,比如時間點的安排,工作與家庭的協調,都是需要考慮的東西。而她選擇現在這份工作,也是權衡了這兩方面因素。“當我去組織社區里的親子公益活動時,也可以帶著我的孩子參與其中,不缺席她成長的過程。”除了對孩子的陪伴,郝琦璐認為進入職場有了自己的事業后,反而和丈夫的關系更加融洽。“當兩個人對于生活和未來的討論更加同步,家庭關系就協調了。”
郝琦璐說,自己從事的公益事業吸引了很多其他同樣境況的女性來參加。她認為在親身經歷了重返職場的掙扎與痛苦,也感受到了職場對大齡女性的冷淡,因此更想把這種公益組織的模式推廣到合肥其他社區,讓其他徘徊在職場與家庭之間的女性,有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機會,又能盡量平衡家庭。
郝琦璐認為這是女性對女性的理解和幫助,也是更多的女性對自己有了新的認知,“不是說你到了30 歲或步入了中年,你的人生就一無是處了。”在她看來,女性還是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接受自己年紀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為此而努力。
帶著野心冒險前行
郝琦璐坦言,從事公益工作獲得的報酬不高,她為社區組織的活動和兒童課程也是完全免費的。“雖然這個工作金錢上的收益不大,但是平時會收到很多家長的鼓勵和支持,讓你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能夠感受到自己努力的價值。”如今雖然已經邁入30+的行列,可郝琦璐覺得自己并沒有被年齡所困擾,“我從來不會給自己設限,誰說只有18 歲是年輕人,我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年輕人。”她始終認為,好的心態比任何保養品都重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能堅持心中所想,對于我來說就是舒服的狀態。”
對于今后的生活規劃,郝琦璐覺得自己仍然有著事業上的野心。“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公益模式,在更多的社區開展,讓更多的家庭受益,我覺得自己還是非常有沖勁的。”有著自己的堅持,想要冒險,想去更多地探索這個世界,想要學習新東西,這是郝琦璐的人生選擇,也是她坦然面對生活的底氣。
在一個越來越重視女性價值的時代,郝琦璐覺得,自己身上有不想和年齡妥協的執著以及不向生活低頭的態度。“永遠走在為自己創造價值的路上,永遠樂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永遠直面生活的挑戰。”這也是她對待生活的態度。
高桂蓮 趙晉齊 王文佳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鐘虹 魏鑫鑫 陳牧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