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8月7日,市公管局消息,目前相關項目已經啟動招標,力爭2022年底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提高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性與精準性。
按照規劃,通過引入第三方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團隊,持續、細致地對全市大氣污染源頭“把脈問診”、摸清家底,具體包含收集合肥市天地空一體化綜合立體觀測數據,開展源解析采樣分析,研究大氣污染與天氣過程的雙向反饋機制,分析合肥市大氣污染特征,編制高分辨率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制定天地人一體化機動車尾氣綜合治理方案,建立重污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制定適用于合肥市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路線圖和“一市一策”綜合解決方案,有效保障合肥市空氣質量。
專家團隊將以PM2.5達標為約束目標,設計不同階段大氣環境改善目標,制定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路線圖。構建合肥市集重污染案例庫、預報預警、應急調控、效果評估、公眾解讀等為一體的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技術體系,力爭2022年底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穩定達到80%以上。
第三方專家團隊將使用最新天地空一體化綜合立體觀測網的數據,開展污染源采樣分析,根據發現的問題提供重污染天氣應對、空氣質量改善等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案或技術指導,提高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性與精準性。
同時,圍繞合肥各縣區,將加快建立地基激光雷達立體觀測網絡。引入一批新型氣溶膠激光雷達、臭氧激光雷達,針對城市“熱島效應”,科學設置溫度激光雷達和水汽激光雷達,豐富觀測參數。在重污染天氣時段,及時開展車載雷達立體監測,實現污染物的快速溯源定位。
基于合肥市的能源、經濟和產業特點,開展工業企業、工程機械、建筑工地、農業、居民生活等污染源排放現狀調查,建立高分辨、動態的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根據大氣源解析研究結果,分析合肥地區道路和非道路交通排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提出天地人一體化機動車尾氣綜合治理方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