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汛期屢次被水淹的肥西路(北一環北側)計劃將新建一座泵站,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強降雨。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近日,合肥市相關部門還醞釀對城區排水系統進行提標。
肥西路計劃新建一座泵站
今年汛期,超強降雨量及上游水位的頂托,肥西路(北一環北側)接連被淹。7 月19 日,因四里河河水暴漲,肥西路積水,北一環中斷,應急人員當天連續十幾個小時助排后,于次日凌晨5點多才恢復該區域北一環方向通車。然而7 月24 日,強降水再次讓該片區出現積水。經緊急助排,當天下午積水清除,道路恢復通行。
一些市民不禁疑惑,為什么肥西路變得如此脆弱?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士解釋稱,正常時期肥西路附近河道水位遠低于路面,雨水可以通過自排口流入河道,但在7 月19 日,四里河水位一下子暴漲至15 米,原先管網的自排口完全失靈,河水倒灌引發積澇。之后幾天的降雨,河道水位壓力一直都在,遂采取應急泵車現場助排。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客觀來說,今年入梅以來合肥降雨量遠超歷史紀錄,但為了防止再發生類似情況,汛期結束后,合肥市防洪指揮部便立即組織專家召開會議進行研究,計劃在肥西路新建一座泵站,待河道水位超標時關閉原先河道的自排口,啟動泵站強排。目前,新建泵站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計劃納入肥西路改造工程同步建設。泵站建好后,將重點解決北一環、肥西路、亳州路區域內澇倒灌隱患。
城區排水系統有望再提標
7 月29 日,合肥市防洪指揮部在城市防洪指揮調度中心召開合肥市城區積水點及排水系統提標研討會,重點對高低排片區、雨污水管網、泵站設計運行等方面問題進行研究。排水系統標準一直以來也是市民關注的話題。人們常以“城市的良心”來形容城市的排水系統,合肥市的排水系統將如何提標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有關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在2014 年進行了修編,2016 年開始實施修編后的新版本,所以合肥市2014 年及以前建成的大部分的排水設施遵循的是修編前的版本,暴雨設計重現期為2~3 年,新版本實施后則基本按照暴雨設計重現期3~5 年的標準來建。而所謂暴雨設計重現期指的是某特定強度的暴雨兩次出現的平均間隔時間,可以簡單理解,這個時間越長,則排水標準越高。2014 至2020 年,也陸續完善了一部分,但總的來說,還有相當一部分排水系統標準不高,需要系統提標。
目前,合肥排水、防洪等專項規劃正醞釀修編,但最終需要依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來開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