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55歲的黃建保是合肥市包河區(qū)大圩鎮(zhèn)慈云村的一位村民。自汛情告急后,黃建保積極響應(yīng)村兩委號召,第一個報名參加防汛工作。此后,夜巡南淝河大堤,幫葡萄園種植戶排水……他忙得像陀螺一樣。雖然累,但他卻不會有絲毫耽擱。他說,他是一名黨代表,身為黨員,要對得起入黨時宣誓的誓詞。
黃建保(右)
7月22日上午10點多。在慈云村,記者見到了從南淝河大壩下來的黃建保,他黝黑的皮膚中泛著紅。記者注意到,黃建保頭上戴著一頂印著“巾幗志愿者”的紅色帽子。黃建保笑著摸了摸帽子,然后告訴記者,剛才他參加加固南淝河大堤的一處薄弱點,陽光烤人,婦聯(lián)工作人員就給他送了個帽子遮陽。
黃建保說,南淝河大堤有一處防汛的薄弱點,大概長2.5米,雖然還沒有水漫上來,但為了防患于未然,還是要加固下,“今天上午八點,我夜巡值班剛結(jié)束,看到土送過來了,我就趕緊去加固大堤。昨天我們就已經(jīng)對這處地方進行加固,忙了十多個小時,今天又干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全部完成。”
記者了解到,黃建保自7月18日起參加南淝河夜巡,和其他值班人員一起堅守,輪流參與上半夜值班、下半夜值班。夜巡時,他打著手電筒仔細巡堤、巡涵,觀察有無滲水、有無裂口等。記者看到,黃建保的腿上有一處醒目的疤痕,“之前合肥下雨,泥土濕滑,我巡查時不小心打滑了下,腿就被草劃傷了。”黃建保說,在這次防汛中,大圩的其他黨群干部也非常辛苦,他這點小傷沒什么。
黃建保家種植了12畝葡萄,降雨給他的葡萄園也帶來了影響。他晚上忙夜巡,白天還要兼顧家里的事,當遇到種植戶需要幫忙時,他也會趕過去,想辦法幫忙排水,組織群眾打壩。他每天休息的時間不多,自家的事也不怎么顧得上。
黃建保說,雖然有點累,但覺得值,他是土生土長的大圩人,保護家園本就應(yīng)當,“而且作為黨員,水情來了,就應(yīng)該主動分擔。要對得起入黨時宣誓的誓詞。”
慈云村黨總支書記黃建虎告訴記者,除了夜巡南淝河,在這次防汛中,黃建保還積極向群眾宣傳防汛自救知識,幫助疏導(dǎo)群眾心理。“每逢黨組織有召喚時,他都會積極響應(yīng),表現(xiàn)很出色。”
王娟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