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位于長豐縣楊廟鎮孔崗村境內的大片 林地里,一陣陣清脆的雞鳴聲打破晨曦的寧靜。張德勝和妻子早早起床,開始一天辛勤勞作,張羅雞仔的喂食、打掃雞舍、收龍蝦網……
張德勝在給雞喂食。
張德勝是長豐縣楊廟鎮孔崗村的貧困戶。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好,父親需要長期服藥,每年都要花 費一筆不小的治療費,再加上兩個孩子一個讀大學一 個讀高中,負擔很重。為了給家人治病和供孩子讀書,張德勝用完了家中積蓄,還負債累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雞舍建在樹林里。
是向政府等靠要,還是自力更生?“我們有手有腳,要靠發展產業來脫貧!”張德勝表示。
近幾年來,通過精準扶貧,他和妻子在家門口開展生態養殖。2018年,張德勝在離家不遠的林地里建了個雞舍大棚,開始養土雞,“剛開始,技術也不成熟, 沒敢養多,只養了800只,由于是純散養,雞肉味道好, 銷量不錯?!睆埖聞僬f,嘗到甜頭后,去年他一邊學習 養殖技術,一邊新建雞舍擴大規模,養殖量也增加到1500只,同時還利用附近的水塘開展龍蝦養殖。今 年,在近千畝林地里,他陸續建起了5個雞舍大棚,散養了近8000只土雞,自己一家也從貧困戶變成了養殖大戶。
張德勝就住在雞舍附近。
沿著一條窄窄的鄉村小道走進林地深處,張德勝的雞舍大棚就搭建在里面, 5個雞舍間隔分散在樹林 深處。因為土雞純散養,樹枝上、草叢里隨處可見覓食休息的雞仔,林地成了雞仔們盡情嬉戲的游樂場。
受到疫情影響,土雞銷售不暢,夫妻 倆很著急。
這些土雞每天除了喂玉米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樹林覓食。由于品種純正,這些雞最大能長到四五斤左右,土味十足。 “這些雞大的已養殖半年了,本來打算近期出欄,但是受到疫情影響,目前銷量不好?!闭攺埖聞?一籌莫展時,扶貧鎮村干部們向他伸出了援手。
散養土雞已養殖了半年多時間。
土雞賣不出去,每天喂玉米也是一筆開支。
目前,針對貧困戶張德勝的土雞滯銷情況,鎮村采取聯系銷售、電商推薦、扶貧干部代購等幫扶措施, 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滯銷難題。
杜倩倩 楊娟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攝影報道 圖片編輯 楊曉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