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小支點”撬動“大變革”。近年來,廬陽區以“1341”發展思路為引領,以廬陽經開區——這座全省面積最小的省級開發區為戰略支點,著力培育以大健康、大數據、智能制造、現代物流四大新興產業驅動的第三增長極,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乘著“大產業”集聚發展的東風,廬陽區大健康產業猶如展翅鯤鵬盡顯雄姿。
破壁“出圈”造出新支點
一直以來,廬陽擁有的醫療資源可謂得天獨厚。老城區內中科大附一院、安醫大一附院等眾多省內一流醫療機構,一直是廬陽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支點的另一端,一個涵蓋醫療創業平臺、醫療大數據、醫療設備、醫療檢測設備、醫療檢測服務等多領域的大健康產業集群悄然興起。
完成了連續6 個小時的核酸檢測工作,在位于廬陽經開區的合肥迪安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三樓PCR實驗室,技術人員終于可以脫下層層防護。面對疫情后陸續復工復學,迪安診斷每天的核酸檢測數量已達到4000例……
2015 年11 月22 日,合肥迪安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廬陽經開區,成為廬陽區大健康產業發展一支生力軍,推動安徽省及周邊地區的醫學檢驗整體水平上臺階。隨后,依托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和中科院等強大的技術團隊和平臺,致力于基因檢測、生物技術轉化應用的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亙舒科技、達研醫療等一批醫療健康類項目接踵而至;天健、安寧、德康等一批醫療貿易類企業也相繼落戶。
如今,在廬陽北部的廬陽區經開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眾多大健康企業,已成為支撐廬陽區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支點。“在全省第一批可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的6 家機構中,安龍基因與迪安診斷就占了兩席,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大健康產業的信心!”廬陽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如是說。
得益于雙支點的支撐。廬陽區已初步形成了涵蓋醫療創業平臺、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醫療設備、醫療檢測設備、醫療檢測服務、醫療仿生、醫藥連鎖、醫療服務、保健食品等多領域的大健康產業鏈雛形。
筑巢引鳳激發新活力
正是看中這里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2016 年9月,以清華大學為背景的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相中廬陽經開區,“安家”工投創智天地。
作為安徽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工投創智天地自陸續投入使用以來,已吸引近百家企業成功落戶,企業入駐率達到80%以上,逐漸形成了大健康、互聯網、跨境電商三大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勢頭。扎根于這片沃土,年初疫情期間,安龍基因在全省率先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依靠“技術升級+產能擴張”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產業騰飛,平臺助力。近年來,廬陽區依托優勢資源,積極搭建高層次平臺載體,包括工投創智天地在內,已先后在廬陽區經開區建成安徽省首批省級服務業發展集聚示范區——中科大校友企業創新園,安徽省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工投·興廬科技產業園,安徽省電子商務示范區——中辰創富工坊,以及鑫翰科技產業園、富邦科技產業園、廬陽大數據產業園等7 個產業及科技園區,逐步實現以科技企業孵化、現代產業服務、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為主導方向的“一園一特色、一園一品牌”目標,推動大健康產業鏈協同發展。
與此同時,廬陽區從財政支持、產業基金、融資平臺、房租補貼、科技獎勵、項目服務等多方面扶持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為大健康等高新產業快速發展助力。
多面發力培育新動能
合肥是全省健康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作為主城廬陽,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財富流高度匯聚,醫療、教育、商貿、金融業優勢凸顯,加上廬陽創新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更為大健康產業提供了蓬勃發展的熱土。
2019 年,廬陽區區屬基層衛生單位門急診人次91.8 萬人次;家庭醫生簽約已達24.1 萬余人,簽約居民滿意度達95%,并再次蟬聯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雙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改經驗入選國家案例。此外,廬陽區在全省率先探索“智慧醫療”服務,運用智醫助理輔助診療、遠程診療服務、智能語音隨訪等手段,為全區醫療健康服務插上“智慧”翅膀。目前,“智醫助理”系統累計生成電子病歷40余萬份,隨訪群眾44 萬人次。轄區6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同頻共振,使得廬陽大健康產業發展后勁十足。現階段,面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廬陽區緊緊圍繞合肥市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目標,大力構建融合大健康理念、大健康產業、大健康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發展體系。該區還借力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探索與張江醫藥產業園的項目合作,瞄準精準醫療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努力嘗試將上海張江孵化成功的項目承接至合肥產業化發展。
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只是廬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鮮活樣本。立足全省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這一目標,廬陽區將加快北部園區升級特色產業、疏解低層次產業、壯大新興產業步伐,構建城市副中心、綜合配套區、產業發展區三個功能版塊,實現五百億元營業收入的戰略目標,做好“產業布局、轉型升級、資源集約、產城融合”四篇文章,下好高質量發展“先手棋”,全力打造合肥廬陽北部中心。
余挺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