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期,備受關注的“疑似網約車司機性侵直播”事件鄭州警方調查結果公布:視頻系互為夫妻的犯罪嫌疑人以盈利為目的,通過非法直播平臺APP 進行的公開表演。經滴滴平臺對比查證,此二人均非滴滴司機。目前,滴滴已經正式起訴涉黃直播平臺和表演者。“應該呼吁向污名化網約車的行為Say No。”記者采訪專家了解到,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僅靠出行平臺杜絕所有的安全事件比較困難,“除了平臺要進一步加強實時監控能力,還有待全社會共同形成執法合力。”
注冊網約車司機至少過六關
2018 年5 月和8 月,鄭州空姐遇害、溫州樂清女孩遇害兩起事件,先后引發社會輿論關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普遍籠罩在安全事件陰影下的滴滴、哈啰、嘀嗒等多個出行平臺響應相關部門要求,進行安全整改,加大對各模塊出行服務的安全投入,推動行業合規化進程。
記者此前對各網約車平臺進行測評發現,司機實名身份背景審核、“人臉識別”“緊急聯系人”“行程分享”“一鍵報警”、全程錄音錄像等功能,已成為各平臺“標配”。另外,滴滴還在司機端推出了司機醉酒報備、防疲勞駕駛提示;順風車板塊設置了女性安全助手。
以滴滴為例,經過整改,在網約車各環節審核上,光是一個駕駛員注冊成為網約車司機,至少就要過六關。據官方統計,2019年滴滴在網約車安全投入的預算超20億元,安全工作團隊擴充至2548人;自安全整改以來的300多天,平臺就累計清理了30.6萬名不符合平臺準入條件的司機。
徹底制止犯罪仍然存在困難
“我們成為滴滴司機要經過嚴格的背景審查和考核,駕照三年內扣滿12 分,有過酒駕、犯罪前科等都不能成為滴滴司機。”滴滴司機景民在鄭州開網約車已經6 年了,見證了網約車越來越合法規范的過程。視頻的傳播讓他十分氣憤,“覺得傷害了我們滴滴司機的聲譽。”景民告訴記者,如今滴滴平臺對網約車司機的監管相當嚴格,“哪怕打個哈欠也會被監控到,馬上就會有語言播報提醒不能疲勞駕駛。”記者了解到,滴滴從乘客上車開始就實行全程監控,其間任何有可能的語言沖突等行為都會被捕捉并播報震懾。
盡管如此,網約車想杜絕犯罪仍然存在困難。滴滴出行的高管曾在去年的一次媒體開放日上具體談到,平臺所處理的很多投訴中,很多情況很難看到實際發生了什么并判定真正誰對誰錯,“如何降低車內的沖突(比如判定是不是繞路、是否有言語騷擾),這個事情整個業界還沒有成熟經驗。”因此,滴滴希望打造“一個開放的出行平臺”,推動整體行業安全標準提升。
維護網約車安全需各方努力
此次“滴滴司機性侵反轉案件”發生后,有業內人士提出:如果這個人真的是滴滴司機,滴滴是否能夠免責?如果有人要借用滴滴平臺犯罪,平臺如何破解?
對此,安徽大森律師事務所閆法順律師認為,如果這個人真的是滴滴司機,平臺是負有責任的,具體責任根據平臺承攬的業務性質決定。“如果是快車或者專車司機,滴滴平臺作為承運人,對乘客受到傷害就要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平臺賠償后可以向肇事司機進行追償。如果是出租車或者順風車司機,平臺僅僅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只在未盡到相應安全保障義務范圍內承擔較小責任。基于現有技術缺陷,完全免責可能性不大。”
“如果有人借用滴滴平臺犯罪,我們建議滴滴平臺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閆法順表示,本案中,滴滴平臺就很好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僅報警很快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而且同時向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肇事者侵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也維護了滴滴平臺和司機的聲譽。
合力將風險和傷害降到最低
目前,滴滴平臺已經提高了審核門檻,采取全程錄音錄像、一鍵報警等安全措施,安全性有所提高。閆法順建議,滴滴平臺可以在技術上繼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軟件安全技術保障。此外,他認為平臺可以對駕駛員加強管理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對顧客多次反饋品行不好的駕駛員及時清退。同時,滴滴可以在軟件系統中多向乘客宣傳安全知識和乘車注意事項,強化乘客的安全意識。
“滴滴平臺作為一個打車軟件,指望一個平臺杜絕犯罪是不現實的,我們只能盡可能將風險和傷害降到最低。”采訪中,多數市民和專家都表示,只有全社會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不斷提高公民安全意識,平臺企業不斷加強自律和管理,各方合力才能將風險和傷害降到最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