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2日,合肥氣溫高達34度。一大早,蜀山區小廟鎮馬崗村境內的成片麥田開始用收割機收割小麥。近年來,蜀山區 從農民手中共流轉了4000余畝基礎設施薄弱的拋荒地進行復墾,種植小麥、油菜、大豆等農作物,讓原本閑置的農田生出“金子”。目前第一季夏收正在進行,預計小麥收成約200萬斤。
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大力推進土地整治,發揮土地資源效益。合肥蜀山區下屬國有公司蜀山生態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按照每畝650元從農民手中共流轉了4000余畝基礎設施薄弱的拋荒地進行復墾,讓原本閑置的農田生出“金子。”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公司流轉土地后,投入資金,安排挖機、旋耕機等機械對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整改,建設了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分季種植冬小麥、油菜、大豆等農作物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讓村民在家門口有田可種,也有了可觀收入,“今年是第一季夏收,預計小麥收成約200萬斤。昨天剛開始收割,就已接到50萬元訂單。”
2019年,該區著力突出規劃引領、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全年完成土地整治項目9個,新增耕地6100畝,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推動田、水、路、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日前,蜀山區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獲國務院表彰,并獲得中央1000畝新增用地指標獎勵。
楊鴻雁 徐超 朱琛琛 徐冠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