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處人流密集的瑤海區,合肥市二院如何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該院疫情防控舉措為何能獲得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指導組點贊?復工復產期間如何實現治療和防控的平衡?后疫情時代又是做出了哪些思考與改變?
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對合肥市二院黨委書記李建中進行了專訪。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建中(中)進入隔離病房會診新冠肺炎患者。
主動擔當是戰勝疫情的精神密碼
瑤海區地處合肥的“東大門”,流動人口多,疫情防控壓力較大。作為合肥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合肥市二院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臨危不懼的擔當精神,是戰勝疫情的精神密碼。1 月25 日,接到市防指的指令后,全體醫務人員立即取消休假,回崗待命,開展全員培訓,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不留盲區。”李建中表示,院黨委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將支部建在科室上”的優勢,形成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第一時間出臺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組建涵蓋多學科的防控救治專家組,制定防控工作日督查制度,繪制患者救治流程圖;第一時間落實部門分工,做好采樣物品、治療藥物、搶救設備、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準備;第一時間實行新冠病毒肺炎醫保診斷和項目編碼,落實了確診患者醫療費用保障及結算工作。
為了做到患者“ 應收盡收”,合肥市二院主動作為,在短短20 天時間內建成了1300平方米,有55 間獨立病房的合肥版“小湯山”。對留觀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對潛在患病群體進行篩查隔離……“小湯山”留觀病房,不僅有效緩解了床位壓力,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成為合肥抗疫戰線上亮麗的風景。
國家、省、市、區領導及專家多次赴合肥市二院調研、指導、督查疫情防控工作,實地察看“ 小湯山”隔離留觀病房,一致認為:醫院政治站位高、工作機制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得力;“小湯山”的建設具有戰略性眼光,既做好最長遠的打算,又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住院結賬實行一人一窗口
精修內功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如何做到疫情突如其來,應對手到擒來?必須有一套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救治方案做保證。”李建中深有感觸。疫情發生后,醫院迅速出臺方案,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及一把手院長擔任組長,下設疫情防控指揮辦公室,包括9 個工作小組,醫院建立起“三防線二分診二緩沖一隔離”的疫情防控體系,并將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制定的一些制度、規定匯編成冊,這些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為今后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樣本。這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先后受到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第十二工作指導組、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
嚴把關口筑牢“三防線”
醫院不僅承擔著疫情防控任務,同時需要滿足新冠肺炎以外患者的正常診療需求,為避免院內感染,早期識別出重點人群,合肥市二院在嚴防的基礎上,創新形式有序引導人流。建立“門診預檢測體溫”第一道防線。醫院在門診入口處投入使用遠紅外線體溫檢測設備,所有預約掛號和現場掛號患者在進入門診之前均需到體溫檢測處接受體溫檢測。
建立“門診就診+HIS 信息系統”第二道防線。醫院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優勢,將合肥市174 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居住地、小區名稱錄入HIS 系統,與來院就診患者填寫的居住地址進行核對,如有匹配,則在醫生站界面彈框提醒接診醫師完善相關檢查。
建立“病區封閉管理及復測體溫”第三道防線。疫情發生后,醫院對所有住院病區進行封閉管理,各病區在病區入口處設立體溫檢測點,嚴格按照住院患者探視管理制度,做好體溫信息等登記。嚴格落實病區通風消毒規定、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定、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等相關規章制度,切實做好病區封閉管理。
有序引導落實精準“二分診”
醫院在門診大廳、急診等設立全天候預檢分診,24小時不間斷對所有進入醫院體溫異常人員進行檢測排查。醫院結合實際情況和院感防控要求,設置了單獨的候診分診、發熱診室、獨立藥房、獨立收費窗口、獨立檢驗窗口等,確保發熱病人進入診區后,實現“掛號、檢驗、檢查、取藥、治療”“五不出門”,使流程更為規范、順暢、安全。
規范急診分診。針對由“120”轉入的急危重癥患者,急診科根據患者體溫、癥狀體征、流行病學史、檢查檢驗結果進行及時救治及分診。所有分診均需院內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專家組審核,做好精準分診,有序引導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和普通患者區分,引導百姓有序就醫,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科學篩查做實“二緩沖”
設置緩沖病區,主要用于收治新冠專家組認定的由發熱門診及專科門診分診的病情較重的疑似病例。建立緩沖病房是該院抗擊新冠肺炎的一項創新性舉措,為病房收治患者加上了“雙保險”。
病房對陪護進行體溫檢測。
為有效降低院內傳播風險,確保住院患者安全,在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工作部署下,疫情初始,醫院就要求在各病區預留出專科緩沖單間,用于經緩沖病區核酸檢測陰性患者的醫學觀察和進一步治療。
建立平戰結合的傳染病應急體系
疫情就是大考,雖然戰疫取得了階段性戰果,但也暴露出場地緊張、設備有限、人員短缺、處置能力不足等諸多弱項短板。要補短板,首先要加大醫院感染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李建中透露,經過多方籌措,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二院感染病大樓(研究院)項目不久前已通過立項,有望今年開建。“這是繼建成合肥版‘小湯山’之后,合肥市二院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不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水平、保障市民健康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
該項目將依托現有醫院,打造以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傳染病區相結合的平戰結合體系,平時為合肥市感染病醫療骨干病區,戰時作為傳染病醫院,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感染傳染病疫情。新的感染病大樓選址位于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東側,總面積為28500 平方米,計劃配備床位140 張,設有醫學觀察區、感染區、特殊區等,配有負壓手術室、導管室、產房等。
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改善醫院感染病醫療基礎設施條件,紓解傳染病診療困境,提高傳染病患者的收治效率,有利于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實現疫情防控關口前移,增強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為合肥乃至全省傳染病預防控制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朱沛炎 胡小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