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5 月6 日中午,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在合肥市石鼓路翠微南園小區(qū)里見到韋朝力時,他正坐在樓下凳子上,等待母親彭本英取餐回來。彭本英的老伴20 年前去世,如今她獨自照顧著51 歲的腦癱兒子韋朝力。這么多年來,從洗臉、穿衣到喂飯、上廁所,彭本英用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母愛給兒子一個溫暖的家。
彭本英在給兒子韋朝力喂飯。
兒子自幼患病,生活無法自理
“彭奶奶挺不容易的,老伴走得早,現(xiàn)在一個人照顧腦癱兒子。”芙蓉社區(qū)齊云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韋朝力今年51 歲,生活不能自理,連走路都不能走穩(wěn)。雖然有時他的兄弟姐妹也過來幫忙,但這么多年主要還是他母親彭本英照顧著他。考慮到彭本英家的實際情況,社區(qū)每天提供一頓免費午餐,以減輕一些負(fù)擔(dān)。
見到彭本英時,她剛把午飯拿回來。提及自幼患病的韋朝力,老人有些難過。彭本英說,兒子生下來時和正常嬰兒有些不一樣,“骨頭有些軟,兩只手臂一只粗一只細(xì)。”彭本英說,兒子被確診患有腦癱,且無法正常說話。孩子突然患病,這對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為了給孩子看病,彭本英和丈夫曾帶著孩子去過多家醫(yī)院。雖然知道負(fù)擔(dān)會很重,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這個孩子。在家人精心照顧下,韋朝力十多歲時勉強(qiáng)能走路,但生活沒法自理。
悉心照顧兒子,母親從未放棄
隨著年齡增長,韋朝力的病情沒有太多好轉(zhuǎn),不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走路也不太穩(wěn)。從洗臉、穿衣到吃飯、大小便,這些都要靠父母來幫助,“每次出門都要帶上他,擔(dān)心他跌跤。”彭本英指著韋朝力的頭部和背部,說這些都是兒子在外面摔倒后留下的傷痕。
“以前去哪兒我都帶著他。去買菜和拿飯的時候,他(韋朝力)自己會有意識在小區(qū)里等我。”彭本英說,相比照料上的辛苦,她有時還要面對突然發(fā)脾氣的兒子,雖然言語上的溝通很吃力,但她會想辦法讓兒子盡快恢復(fù)平靜。
“其他子女都有家庭,因為兒子韋朝力的情況,我沒法幫他們帶孩子。”彭本英說,丈夫去世時也對這個腦癱兒子放心不下,但她會盡最大努力照顧好兒子。
老母年紀(jì)漸大,擔(dān)心兒子未來
彭本英說,她每天6 點左右起床燒水,下樓鍛煉一會,便要回來準(zhǔn)備早飯,開始忙碌的一天。等兒子韋朝力醒來,彭本英要給他捶背,活絡(luò)筋骨,然后要幫兒子穿衣服,洗臉?biāo)⒀馈3酝暝顼埡螅f朝力會下樓走走,有時不吃早飯也會下樓走走,一路上都有母親陪著。
午飯前,韋朝力在樓下坐著,等母親取回午飯。因為患病,韋朝力每吃一口飯,都要停下來歇一會兒,然后再接著吃。就這樣,彭本英一勺接一勺地給兒子喂飯,從未催促過一句。等到韋朝力的飯吃完了,彭本英的飯早就涼了。
在家里,彭本英總會備上一壺水,兒子韋朝力從外面回來,多半要喝水。“我活一天,就要照顧好這個孩子一天。”彭本英難過地說道,只是她的年紀(jì)越來越大。想到以后,她不由地嘆了口氣,她也和其他子女溝通過此事,希望她去世以后,其他子女能輪流照顧韋朝力。
程欣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見習(xí)記者 余康生 記者王吉祥 魏鑫鑫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