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8 日零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這短短二十多個字,對這段時間生活在武漢的人們來說卻意味深長,多少人為此等了許久,熱淚盈眶。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武漢摁下“暫停鍵”,在無數逆行者的守護下,如今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4 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很多人已經收拾行囊,等待出城。記者采訪了兩名擬從武漢返肥人員,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卻一樣期待返程順利,更希望人們給予理解和尊重,給他們一片同樣的天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武漢-合肥,20 年里,張先生不知道往返了多少趟。他見證著兩地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感受著兩地的距離越來越近。3 月下旬,得知武漢4 月8 日解封的消息,張先生第一時間購買了從武漢到合肥的高鐵票。即將再次踏上通向合肥的旅途,他的心情從來沒有如此激動過。
回老家過年遭遇武漢封城
張先生是武漢人,所在公司的總部在合肥,已經工作了20 年。此前他一直被派駐武漢,去年調回總部,就在合肥住了下來。“我愛人和孩子都在武漢,合肥是我的第二故鄉。”他說。
1 月19 日,張先生從合肥回到武漢,準備和家人們一起過年。“那時大家還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也沒有強烈的自我防護意識。我坐高鐵回到武漢的時候,只有少數人戴口罩。”張先生說。和往年一樣,他們一家三口年前回到農村老家過年,“1 月22 日我們回到老家,1 月23 日打開電視看到武漢封城了。”
往年,他們年初六左右就會返回武漢,然而這一次在老家一待就2 個月。張先生說,他和弟弟都帶著愛人孩子回去了,一家三代八口人住一起,每天食材消耗較大,換洗衣服也不夠,“最重要的是兩個孩子要上網課,實在不方便。”
“我們在3 月20 號左右看到武漢出了一個通知,說在武漢有固定住所的人可以返回,所以我們就回到了武漢。”張先生說。
封控生活讓性子都變慢了
張先生告訴記者,從農村老家回到了武漢市區,防控非常嚴格。在回城之前,他們先到社區報備,進入小區時還要登記信息并簽訂承諾書。
“我們小區有1000 多戶,平時人們在小區里散步、鍛煉、玩樂,很熱鬧。但是這段時間,安靜得讓人害怕,小區里幾乎看不到人影,大家都待在家里。”張先生說,有次他下樓一趟辦事,好像樓上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人們都互相監督,配合封城生活。
張先生說,過了幾天,武漢出了一個新政策,每戶家庭隔幾日可以派一個人到超市購買生活用品。從這時期開始,小區陸續進出的人稍微多了一些。
“我感覺經過這次疫情,武漢人變了。以前很急躁,現在變得更有耐心,更從容。我家房子距離小區大門很近,以前車流排個一二十米,人們就開始摁喇叭。現在進出小區要出示綠碼、登記,車流排得更長,基本上沒人摁喇叭。”他說,“在超市也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隔著兩三米。因為超市限流,還要掃碼、登記,大家排隊兩個小時,都沒有怨言,性子都慢下來了。”
期待出城盡快回合肥工作
武漢的疫情一天天好轉,張先生很高興,每天在家等待解封。他說自己很幸運,親友們沒有一個人感染新冠肺炎,盡管封城生活不便,但一切都很值得。
3 月24 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從4 月8 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看到這個消息,張先生激動萬分,第一時間購買了從武漢到合肥的高鐵票,他要第一時間回歸崗位。“公司沒有催我,但是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想去工作。”
張先生說,他想早點回到工作崗位,這也是他應盡的職責,“我跟社區、公司都報備了,和社區網格員也對接上了。其實我有一些顧慮,但是跟他們聯系的時候,態度都很好,讓我感到很溫暖。”
張先生說,這一次從武漢到合肥的感受很特別,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激動和期待,也有一絲忐忑。他已經做好了隔離14 天的準備,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他人。他希望疫情早些過去,每個人都盡快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
徐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