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株美麗的紅色“珊瑚”就差點奪去患者的性命。“快來搶救!患者氣道大出血了”!4月3日,一聲急促的呼救在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呼吸內鏡中心響起,該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曹曉慧快步跑了過來,接過操作中的支氣管鏡,投入搶救。
70多歲的患者陳軍(化名)一個月前出現頭痛,頭顱CT發現顱內轉移性病變,進一步胸部CT檢查發現左肺上葉占位,臨床診斷考慮肺癌伴頭顱轉移。為了明確診斷及病理分型,當天在局麻下行氣管鏡檢查及活檢術。檢查過程中患者突發咳嗽,氣管鏡觀察有鮮血從左肺上葉尖后段病變處涌出,出血量較大且速度較快,患者隨即咯整口鮮血,口唇發紫,心電監護示血氧飽和度下降至60%,命懸一線。
“加大氧流量,立即開放兩組通路,加強靜脈止血,氣管鏡繼續吸引,注意保護右側通氣”!該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趙磊指揮著搶救,內鏡中心醫護人員迅速配合,活動性出血逐漸停止,但此時血凝塊已經高度阻塞主支氣管及左側支氣管,患者血氧飽和度仍不穩定。由于新鮮血凝塊表面光滑、有黏度,短時間內無法完整鉗夾或抽吸清理。呼吸介入團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于這些血凝塊,不取,氣道阻塞危及生命;取,極有可能造成新的活動性大出血而窒息、休克甚至死亡。
呼吸內科趙磊團隊及內鏡中心團隊憑借著精湛的醫療技術,將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好預案,救治團隊分成兩隊,一隊進行氣管鏡下介入治療,另一隊嚴密觀察患者情況并進行生命支持。
用熱止血鉗嘗試取出血凝塊,失敗;用異物鉗嘗試,再次失敗;“試試圈套器”!生死關頭,趙磊團隊當機立斷,在場醫護人員都緊張得屏住了呼吸。隨著一聲歡呼,一條長約十厘米的完整支氣管樹狀鑄型血凝塊被取出,它完整地呈現了人體左側支氣管的形狀。 60%、70%、90%,95%,患者氧飽和度迅速穩步上升,此時現場的醫護人員都稍稍松了口氣。
患者轉回病房后,在經鼻高流量氧療支持下,血氧飽和度波動在90%~97%之間,血氣分析顯示氧合功能顯著改善,呼吸衰竭糾正,同時給予抗感染及相關支持治療,患者已無明顯胸悶、氣促等不適,終于轉危為安。
支氣管樹是什么?該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趙磊介紹,肺部的主支氣管分出了其他支氣管,這些小支氣管繼續又呈分杈狀,而分為許多更小的支氣管,這些支氣管構成的系統,看起來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樹,所以稱之為支氣管樹。“活檢后出血是支氣管鏡檢查十分常見的并發癥,出血量大則可直接導致窒息,如此完整的巨大支氣管樹狀鑄型血凝塊臨床實屬少見。”趙磊說。付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