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清明將至,肥東縣白龍鎮快樂村岳張組村民岳正從把家里的三套族譜請出來,和族人一起舉行掛譜儀式,緬懷先祖。今年48歲的岳正從自稱是岳飛第30代孫,屬于岳飛長子岳云那一支。這一切,要從他家里珍藏的族譜說起。
岳正從(左二)展示1940年修的族譜。
村民家中藏有三套族譜
岳正從告訴記者,他家里一共保存有三套族譜,分別是1940年、1989年和2011年修的。昨天,記者見到了這三套族譜。其中,1940年修的族譜,是用一種被稱為“白線尼”的布繪成,為邊長約3米的正方形,需要4個人才可以拉開。族譜上標有修譜時間及祖先畫像和輩分順序,畫像為水印圖案,惟妙惟肖。
“這是我父親當年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的族譜。”岳正從告訴記者,現在全村保存下來的只有這一份。由于年代久遠,族譜看上去已經泛黃。
1989年修的譜也是用“白線尼”制作而成,四周用黑色的布鑲了一圈。這個族譜長4米,寬3.5米,需要6個人才能完全展開,里面也繪有祖先畫像等內容。
2011年修的族譜,是紙質的,共有9卷,詳細記載了家族來歷、堂號及人口分布等情況,被保存在一個高60厘米、長寬都是40厘米的紅色香樟木盒子里。
每年參加岳飛紀念活動
“我們的堂號是‘精忠堂’,全國沒有哪個姓氏用這個堂號。”岳飛第29世后人、78歲的岳成樹告訴記者,明朝永樂年間岳飛第8世后人弟兄三個:岳華棲、岳華彩和岳華淇,從江西遷來,落戶肥西岳大郢,后來因為那里田少人多,清朝康熙年間岳飛第18世后人岳元伯、岳明勛、岳澤勛、岳思勛、岳東城弟兄5人從岳大郢遷到肥東縣白龍鎮岳張村繁衍生息,現在族人已經達到1800多人,分布在周邊六七個自然村。
“每年清明節前后,我們會收到岳飛思想研究會的通知,參加紀念岳飛誕辰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岳氏宗親三百多人匯聚在一起,學習岳飛事跡及岳氏家訓十則,弘揚岳飛精神。”岳飛第29世后人岳成玉表示。
關于村莊為什么叫岳張村,岳成玉告訴記者,當年祖上兄弟5人從岳大郢遷過來時,老二過繼給了舅舅家,舅舅家姓張。為了維系兩姓之間的感情,這個村莊就起名叫岳張村。
合肥有岳飛后人上萬名
如今每年清明節前后,岳張村里的岳氏族人都會召開家族會議,通過掛族譜的方式,讓年輕人知道他們是岳飛后人,“給他們講述岳飛故事,把岳飛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身為退休教師的岳成樹說。
“我們岳氏家訓一共有十則,岳氏族譜里面有詳細記載,主要從尊國家、敬祖先、孝父母、隆師長、誼兄弟、正閨閣、慎婚嫁、真交友、睦宗親、勤職業等十個方面教育后世子孫。”岳成樹告訴記者,岳家子孫從小就受到岳氏家訓熏陶影響,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男孩子多數在當兵,在部隊里面盡忠報國。”
據相關文字記載,當年,岳飛被秦檜陷害,其后人散布至全國多地。其中,岳飛長子岳云的一支后代遷移到江西境內。元末明初,這一支族人隨著人口遷徙大軍來到如今的肥西縣桃花鎮附近,最終定居下來。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戴健告訴記者,岳飛當年曾帶領岳家軍在合肥打過仗,創造了著名的廬州大捷,分布在合肥各地的岳飛后人有上萬名。
彭紅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