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日本報報道了合肥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正式獲批的消息。隨著第三期6 個項目“準生證”到手,合肥軌道交通在建項目范圍即將擴容。第三期建設規劃所涉及的線路有哪些亮點?昨日,相關部門就規劃內容進行了解讀。
將首次采用全自動運行
據規劃編制單位中鐵四院合肥分院院長張麗璞介紹,第三期建設規劃線路將考慮首次在合肥采用全自動運行技術。據悉,全自動運行技術是實現列車運行全過程自動化的新一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國內在建全自動運行線路超過20條。
第三期建設規劃中,6 號線一期工程為東西向快線,橫穿合肥城區至肥東;8 號線一期工程為南北向快線,由北城至中心城縱穿城區。這兩個項目建成后,線路最高運行時速將達到100 公里,可節省市民出行時間,極大提升出行效率。
與此同時,第三期建設規劃首次延伸至外圍組團。2 號線東延線、3 號線南延線、4 號線南延線、8 號線一期工程將延伸至肥東、肥西、華南城、北城等區域,加強城市外圍組團與中心城之間聯系,形成城市的快速通道,引導“1331”空間布局結構加速實現。
綜合開發軌道交通場站
目前開通的1、2、3 號線對于軌道交通場站的開發利用還屬于初級階段。未來在第三期建設規劃中,場站綜合開發利用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據介紹,根據省市相關要求,結合合肥實際情況,第三期建設規劃線路堅持“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功能優化、收益反哺”的原則,加強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開發與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公共配套、城市生活功能組織及地區發展需求的充分銜接,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分步實施,形成軌道交通土地資源復合利用局面。
第三期建設規劃解決了城市外圍組團至主城區和外圍組團之間的長距離出行需求,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條件,減少出行時間,進一步強化公共交通主體地位。預計第三期建設規劃建成后,合肥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將達到261.3 萬人次/日,平均負荷強度達到0.92 萬人次/公里·日,軌道交通客運量占公共交通比例將達到40%。
公共交通分擔率的提高也將進一步緩解城市擁堵。張麗璞認為,第三期建設規劃建成后將有效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現象,大大改善沿線地區地面道路交通的擁擠狀況,其構建的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模式一體化交通體系,將從根本上緩解中心區交通矛盾。
□延伸閱讀
機場線或許不會等太久
關心合肥軌道交通發展的市民可能知道,合肥在編制上報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過程中,最初方案調整至目前的6 條線,其中被調整掉的一條是備受關注的S1機場線。那么,此番“準生證”發放后,是否意味著機場線要等到下一輪建設規劃?
昨天,合肥市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S1 機場線雖然不在第三期建設規劃中,但已被列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綜合交通規劃中,屬于市域線,目前相關規劃正在等待國家審批,具體建設時間需等到正式批復后才能進一步確定。
也就是說,S1 線雖不在第三期建設規劃之列,但還是有望近期上馬的。
李麗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