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合肥港總體規劃(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得交通運輸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審批。《規劃》的獲批,為合肥港綠色科學發展打開了空間,為合肥打造江淮航運中心奠定了基礎。
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
合肥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之一,上一版《合肥港總體規劃》于2009年獲批。近年來,隨著行政區劃調整、引江濟淮工程實施、合肥上升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等新形勢,上輪港口規劃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合肥市組織開展了港口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合肥港是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和區域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合肥市城市建設和沿河產業布局的重要依托,是以集裝箱、散貨、件雜貨運輸為主,兼有旅游客運的綜合性港口。根據《規劃》,合肥港規劃港口岸線35.97公里,現已開發利用8.57公里。
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
《規劃》明確,合肥港劃分為南淝河、江淮運河、豐樂河、白石天河、兆西河、裕溪河、環湖7個港區,形成“一湖六線、一港七區”的總體布局體系,規劃泊位380個,利用岸線38470米,設計通過能力16195萬噸、125萬標箱,各港區分工明確、錯位有序發展。其中重點建設發展南淝河港區和江淮運河港區,以集裝箱、大宗散貨、件雜貨運輸為主;為保護生態環境,環湖港區以旅游客運服務為主。
《規劃》順利獲批,為合肥市港口建設和管理提供了規劃依據和技術支撐,將有效指導合肥市港口岸線資源保護和開發,對于推動合肥市建設江淮航運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尹鑫 于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