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jié),肥東縣石塘鎮(zhèn)施集村的施青春卻憂心忡忡,已經(jīng)成熟的50 畝地五六萬斤葡萄滯銷,如果再沒有客商來收,就要爛在地里了。“就是賠錢賣也總比爛地里好。”盡快賣掉葡萄,是他當下最大的心愿。
葡萄大豐收,卻面臨滯銷窘境
今年50 歲的施青春老家在肥東縣。2013 年,他放棄大巴車營運事業(yè),從零開始學種葡萄,希望在廣闊的農(nóng)村有一番作為。“我祖祖輩輩都是莊稼人,與土地有著不解之緣。眼下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家里大片土地荒蕪,我就想著種點什么,將荒地利用起來。”施青春說。
施青春家種植的葡萄面臨滯銷窘境。
于是,他在村里承包50 畝土地,跟人學著種葡萄。由于剛開始不懂種葡萄,第一年50 畝地只收了4 萬元。“家里人都反對,為此老婆差點跟我離婚。”施青春告訴記者。6 年來,施青春在葡萄園內(nèi)已投資近百萬元,盼了6 年終于有個好收成,結果遇上“豐產(chǎn)不豐收”的尷尬境地。因連日來的高溫,加上葡萄園地點較偏僻,導致五六萬斤葡萄滯銷。
種葡萄的人不一定會賣葡萄。施青春是個老司機,種葡萄是新手,賣葡萄就更不專業(yè)。“我這地里的葡萄主要是靠親戚朋友來園內(nèi)采摘,或者拉到石塘鎮(zhèn)集市上零售。這兩種方式顯然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銷售完所有葡萄。葡萄采摘期比較短,果子成熟后20 天內(nèi)不及時采摘下來,就會變軟,爛在地里。”施青春無奈地說。
向媒體求助,盼好心人幫幫忙
昨天上午,施青春給本報打來電話求助,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幫幫忙,為他的葡萄找銷路。目前,施青春的葡萄園內(nèi)建有41個大棚,從周邊請了十幾個人在園里工作,每個月要給他們發(fā)工資。施青春所有收入都來自葡萄園,如果這種狀況再發(fā)展下去,不僅一家人生活成了問題,就連這十幾個人的工資也沒有著落。
“本來請鄉(xiāng)親到園里幫忙干活,是帶著大家一起致富,結果現(xiàn)在全部心血可能要白費了,我是急得睡不著覺。”施青春說,葡萄園種植品種有夏黑、巨峰、紅富士,品種豐富口味好。“我們的葡萄從種植開始,施的都是有機肥,不打除草劑、膨大劑、催熟劑,都是自然成熟。來園里采摘的客人都夸葡萄口感非常甜。”
如今,炎熱加干旱讓地里不少葡萄藤都蔫了,大片葉子開始干枯掉下來。眼看葡萄就要爛在地里,施青春愿意降價銷售,期盼市民采摘和單位采購,“不分品種五六元一斤就可以,天氣熱,路途遠,會摘好送貨上門。”他希望有水果消費需求或愿意伸出援手幫助的團體和個人,幫他解決銷售難的問題。如果您愿意購買施青春種植的葡萄,請撥打962000 與我們聯(lián)系。
彭紅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