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合肥新聞

走近合肥老年遺體捐獻志愿者 傾聽他們背后的故事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訊 積德行善,奉獻愛心,很多老年朋友在退休后,都會利用自己的閑暇時光來做一些公益。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走近一群特殊的志愿者——老年遺體捐獻志愿者,發現他們的精彩人生,傾聽他們的背后故事。

人物1

77歲的單錫寶申請捐獻遺體后他成了“宣講員”

今年,離單錫寶在志愿捐獻遺體申請書上簽字,已經過了16年。這些年,他是合肥市望湖社區向日葵睦鄰公益服務社志愿者,也是遺體捐獻知識的宣講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周圍的人,先后有十來個有意愿捐獻遺體的伙伴,加入了他的行列。

提起志愿捐獻遺體,單錫寶回想起了十幾年前,大概在2002年,他第一次從媒體上聽說,可以捐獻遺體,于是,他便把這個事放在了心上,經過了解,在與家人溝通獲得支持后,2003年,他簽下了志愿者捐獻遺體申請書和志愿者捐獻角膜申請書,那時候,他剛過60歲。“沒那么復雜,覺得死了之后,遺體能夠捐獻出去,還能發揮點作用,不是很好嗎?” 單錫寶淡淡地說。

后來,單錫寶接觸到不少和自己一樣的志愿者,他們干脆成立了一個“捐遺志愿者協會”,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遺體的行列。“我不主動勸別人捐,但如果他自己有這個想法,想多做一些了解,我非常愿意把知道的常識告訴他。”

70歲的單錫寶還學會了用網絡,他開通博客,宣講志愿捐獻遺體的常識,與全國各地的網友交流、溝通。在他的帶動下,已經有十來位志愿者也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表。

在公益的道路上,單錫寶不僅僅只有捐獻遺體一條。“磨刀磨剪子嘞……”曾經熟悉的吆喝聲如今已鮮有耳聞,而在望湖社區每月的常態化便民服務活動中,單錫寶總是準時出現,幫居民們磨刀、磨剪。

“現在磨刀的人越來越少了,居民們都有這個需求,而我正好會磨刀,能為大家服務,我很高興。”每次到社區去磨刀,單錫寶都自帶工具,嫻熟的手藝,也讓居民們稱贊。

2015年8月15日,單錫寶又加入望湖社區向日葵睦鄰公益服務,跟隨著“向日葵”到合肥高鐵南站,開始了南站服務之旅。作為首批進駐南站的志愿者之一,面對著當時簡陋的條件和不太成熟的服務體系,單錫寶和隊友們一邊進行服務一邊摸索,通過每天的服務經驗累積和旅客的反饋,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改進服務模式,盡最大可能滿足旅客的需求。

人物2

69歲的蘇醒志愿捐獻遺體“父子兵”齊上陣

“一個人最后走了,白白浪費了。能做點貢獻,挺好。”今年69歲的蘇醒,家住合肥市陳村路社區,幾年前,他與九旬父親一道填寫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表,在他的影響下,去年,弟弟也簽下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書。“遺體捐出去可以做科研,器官捐出去可以救人,這不很好嗎?”蘇醒肯定地說。

蘇醒老家在來安縣,上世紀五十年代,跟隨父親來到合肥。父親是名教師,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思想開明,對蘇醒影響很大。2000年,蘇醒的原配夫人去世,對蘇醒的打擊很大。“那個變故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人一走,就這么稀里糊涂地沒了嗎?”而后,蘇醒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利用業余時間做公益,退休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公益中來。這些年,他做過消費維權志愿者、合肥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志愿社會調查員、安徽省兒童醫院快樂童年讀書項目志愿者、安徽省博物院接待導覽志愿者、講解員等等。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他更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2014年,蘇醒決定,將自己的遺體也捐獻出來。他將此事與父親溝通時,沒想到,父親很快就同意了,并且要與他一起捐獻。“我知道他不會反對我的決定,但是沒想到他聽后,直接說‘這是好事啊,一起去吧’。”蘇醒和父親在同一天填寫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表。后來,蘇醒的弟弟知道消息后,也和父兄一起加入了志愿捐獻遺體的行列。

“一個人不能只為自己活,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精神生活,有精神境界,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來自精神生活的。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人生意義,方向目標,獲得了認可與尊重,我很開心。”蘇醒說,自己現在的時間,幾乎都貢獻給了志愿服務活動。

人物3

65歲的劉群退休“志”不休為“三獻”奔走

劉群家住合肥市丁香社區。談及捐獻遺體,劉群回想起十來年前的一幕。當時,他想去獻血,可惜年齡已經超過規定。“覺得有些遺憾,還想做點貢獻的。”后來,劉群了解到,可以捐獻遺體,他毅然地作出了決定。

2013年,劉群在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填寫了申請表,成為了一名遺體捐獻志愿者。“有用的留下來捐獻給別人使用,無用的捐給醫學生做解剖實驗,給別人一點幫助是我的初衷。”

劉群淡然地表示。劉群還是合肥市經開區“三獻群”的一名成員,經常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為獻血、獻造血干細胞、獻遺體而奔走呼吁。劉群介紹,在清明節時,他們還會去大蜀山文化陵園對捐獻者進行祭拜,那些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他們始終銘記在心。

一直以來,劉群都是一個尊重他人、愿意幫助他人的人。還記得,2005年的一個下午,劉群從三河坐車到合肥,在省人大門口下車后,看見一個騎電瓶車的女子在拐彎時將一個包落下了車,劉群立即喊她,可惜失主當時沒聽到,騎著電瓶車走了。“打開包嚇一跳,里面裝了五萬元現金!”

但劉群并沒有動心,他在包內繼續查找,發現一個身份信息和電話號碼,劉群通過電話聯系上失主,并最終,將包還給了主人。劉群表示,“不義之財千萬不能得,做人要憑良心。”劉群從決心做公益的那一天起,也默默影響著他人。

劉群對公益的付出都被子女們看在眼里,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子女們也很熱心公益,所以很尊重父親捐獻遺體的決定。此外,一位朋友也受他影響,成為了三河鎮第一個捐獻眼角膜的人。“我該有的都有了,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我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我就是想呼吁別人,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劉群說,退休后能以這樣的方式繼續為國家做貢獻,感到很開心。

□相關信息

青年遺體捐獻志愿者數量激增

日前,記者從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了解到,截至目前,該接受站有將近7000名遺體捐獻志愿者,成功接受了598例遺體,164例器官。

該站工作人員付杰表示,這些遺體捐獻志愿者中以50歲到70歲之間為主,占整體志愿者的70%;高學歷、共產黨員的比例占志愿者的75%到78%;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來,18歲以上到35歲以下的人數在不斷上升,由原來的0.5%到如今占比18%。

如果有市民想了解捐獻遺體或器官的信息,可以撥打安醫大接受站電話0551-65161146咨詢,或直接前往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皖南醫學院接受站、蚌埠醫學院接受站、安徽理工大學接受站進行咨詢。另外,普瑞眼科角膜庫、省立醫院角膜庫、愛爾眼科醫院角膜庫可接受眼角膜捐獻,中國人腦庫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可接受人腦捐獻。

“受傳統思想、殯葬習俗的影響,一開始,遺體器官捐獻不易被接受和理解,但經過近些年來的宣傳、輿論引導,公眾慢慢能接受,可以理解了。”付杰說,這些年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人數逐年上升,公眾的接受度也漸漸提高,“現在每個捐獻者去世后可以有骨灰,也可以在文化陵園參加生態葬,對于遺體捐獻者來說,可能就是在進火葬場之前,先去一趟醫院或學校,既可以治病救人,又可以培養醫學生,一些人把它稱為‘醫葬’。”付杰表示,遺體器官捐獻近些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非常歡迎有意愿的市民前往咨詢了解。

白靜 戴娟 許貞 季云岡 劉亞萍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新安才匯云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鄂温| 武强县| 剑河县| 宁津县| 德州市| 封开县| 台安县| 株洲县| 蚌埠市| 昭通市| 邛崃市| 古丈县| 苍南县| 棋牌| 茶陵县| 永仁县| 合江县| 涞水县| 德格县| 鹿泉市| 郎溪县| 南溪县| 绵竹市| 晋宁县| 乐都县| 聂拉木县| 怀远县| 内丘县| 西乡县| 横山县| 六安市| 巴里| 慈溪市| 安庆市| 普安县| 衡南县| 宝鸡市| 东港市| 阜宁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