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新西站和合新高鐵今年開工,啟動建設城市十大公園,新建中小學26 所、幼兒園45 所……昨天公布的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2019年合肥發展的藍圖和目標。隨后,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對報告予以提煉和解讀。
關鍵詞 城市建設
駱崗片區建設中央公園
原文: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加快打造國際化都市區。開展老城更新,讓老城區成為延續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顏值擔當。
解讀:加強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推進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工作,進一步優化總體空間格局。東部新中心以合鋼片區為核心,推動老工業基地工業遺產保護與傳承,展示工業文明的歷史足跡,打造城市青年活力中心。駱崗片區以建設中央公園為核心,打造品質一流的城市新地標、面向全球的國際舞臺,空港片區聚力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打造聯通世界的國際合作示范窗口;三十崗片區聚力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打造環境清新的最美科研圣地。
關鍵詞 城市管理
122個老舊小區整治環境
原文:城市管理實現“小網格、大城管、優服務”。鞏固城市管理提升年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果,以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整治為重點補齊管理短板。高品質建設一批特色街區,有序整治街道立面景觀。
解讀:今年將完成全國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建設任務,提升城鄉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強力推進“兩治三改”專項行動,計劃實施122 個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大力整治背街小巷環境衛生,集中解決占道、違法建設等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加快數字城管二期建設步伐,建成覆蓋全市的數字城管指揮平臺。
關鍵詞 科技創新
安徽創新館今年建成
原文: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引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解讀:2019 年,合肥市將高標準規劃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加快聚變堆園區和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建設,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合肥還將在2019 年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5%以上。并建成安徽創新館,舉辦科技創新成果博覽交易會,讓創新主體在合肥茁壯成長。
關鍵詞 交通建設
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運營
原文:開通運營軌道交通3 號線,加快建設4、5 號線和1 號線三期工程,積極推進2、3、4 號線延長線和6、7、8號線,加快規劃S1號線。
解讀:今年計劃安排“大建設”項目1370個,年度計劃投資560億元。建成軌道交通3號線,加快建設4、5號線和1號線三期,積極推進2~4號線延長線和6~8號線,加快規劃S1號線,爭取獲批《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8-2023)》。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計劃建成郎溪路高架等工程,加快建設繁華大道與集賢路立交等工程,計劃開工二環路暢通改造等工程。
開建合新高鐵和新西站
原文:開工建設合新高鐵、新合肥西站、巢馬城際鐵路,加快建設合安高鐵,積極推進合寧高鐵,爭取商合杭高鐵北段建成通車。
解讀:豐富“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國家級綜合鐵路樞紐。商合杭高鐵(商丘-合肥段)計劃今年建成,年底通車運營;加快合安高鐵建設;新合肥西站已經完成初步設計,計劃今年開工;合新高鐵加緊前期工作,計劃今年開工,巢馬城際、合九鐵路豐樂-肥西段改線工程等也計劃開工;合寧高鐵等加快推進。
新橋機場二期計劃開工
原文:加快推進新橋機場二期,力爭開工建設通用機場。
解讀:落實區域性航空樞紐定位,推進新橋機場二期、通用機場建設。其中,新橋機場二期計劃今年開工;肥西官亭、肥東白龍通用機場獲華東民航局審核,爭取開工;廬江通用機場啟動建設。
關鍵詞 環境
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
原文:根據巢湖綜合治理綠色發展總體規劃,集中打好巢湖水環境治理突擊戰,統籌推進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建廠處理、生態補水、濕地凈化等工程,加快實現入湖河流清澈干凈,為群眾提供更多親水環境;加快建設城市十大公園、環湖十大濕地和100 個小公園、小游園,全面提升城市綠化景觀品質,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美麗空間和市民樂園。
解讀: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實施“一河一策”治理。加快推進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三、四、五期工程,年度計劃投資43.8億元,加快六期工程前期工作;強力推進流域防洪、生態補水、底泥清淤等工程,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
除了積極推進“公園城市”建設之外,還將加快實施“十大公園”“十大濕地”和100 個小公園、小游園項目,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1000 萬平方米以上,新增造林5 萬畝。據悉,廬州公園(蜀山區段)、少荃湖公園、逍遙津公園升級改造(二期)、西部新城心湖公園景觀、管灣國家濕地公園等都計劃于今年開工。
出臺生活垃圾分類辦法
原文: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嚴格建設用地和污染地塊環境監管,繼續推進試點地塊土壤修復。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行為,加強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
解讀:合肥市將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經開區大氣微觀站等加快建設,“天地空”立體網絡監測(一期)、固定式機動車排污遙感監測點四期等計劃開工;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中鹽紅四方祁門路化肥廠土壤修復、馬合鋼地塊土壤污染治理、晉煤金龍源地塊土壤污染治理等計劃開工。
此外,還將出臺《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完成國家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任務。探索實施環境信用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措施。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持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
關鍵詞 教育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6所
原文:擴大優質教育供給。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建成中小學26 所、幼兒園45 所,加快推進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市特教中心、合肥幼專新校區等項目建設。
解讀:合肥將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加大幼兒園及看護點規范管理。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打造城區學校教育集團發展共同體。加快職教集團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合肥將不斷加大教育資源供給,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6 所、幼兒園45 所。今年合肥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巢湖一中教學樓等計劃建成;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市特教中心北校區、安徽合肥技師學院等加快建設;合肥六中新校區、合肥九中新校區等計劃開工。
為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合肥市今年還將擴大中小學午餐服務工程保障范圍,多形式試點“課后三點半”服務。大力發展智慧教育,推進家校共育,深入開展新優質學校創建。健全校外培訓機構管理長效機制。
關鍵詞 文體
新建30個城市閱讀空間
原文: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大力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持續開展全民閱讀。引進高層次文藝人才和團隊,加大精品創作。
解讀:在合肥的諸多“名片”中,“最愛閱讀城市”的形象越來越耀眼。今年,合肥市將新建城市閱讀空間30 個,推進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升級和城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舉辦第21 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合肥分會場、第10 屆“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大賽等一批國際化、全國性文化活動。在重點項目方面,2019 年,合肥市計劃建成安徽創新館、市工人文化宮,加快建設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計劃開工建設市中心圖書館、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美術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項目。
建成合肥市球類健身館
原文:積極創建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繼續建設一批群眾身邊的多樣化體育設施。
解讀:眼下,合肥市全民健身氛圍非常濃厚,去年開工建設了南艷湖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苑等173 個體育場所建成使用,2018 合肥國際馬拉松賽成功舉辦。2019年,合肥將積極創建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繼續建設一批群眾身邊的多樣化體育設施。提升合肥國際馬拉松等重大賽事水平,舉辦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今年,合肥不僅計劃建成合肥市球類健身館,還將加快建設南艷湖全民健身中心。
關鍵詞 開放
繼續加密中歐班列開行
原文:擴大對外合作交流。扎實推進大招商,擴大市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支持縣(市)區、開發區設立專項產業招商基金。
解讀:合肥市將繼續加密中歐班列,今年力爭實現開行突破200列,并加快打造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同時,加強水陸、水鐵、水空等多式聯運,促進水運港吞吐量穩定增長。以組建航空貨運網絡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航空貨運航線建設,建設“國際冷鮮港”,積極申建肉類進境指定口岸。
此外,積極完善跨境電商生態鏈,加快建設中國(合肥)跨境電商綜試區。推進中德(合肥)智慧產業園、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僑夢苑”等建設,打造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臺。支持縣(市)區、開發區設立專項產業招商基金,實施精準招商、委托招商、產業鏈招商,全年招商引資增長10%左右。
關鍵詞 養老
計劃開建智慧養老中心
原文: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加快農村敬老院升級改造,推進市一院、二院、新站高新區老年護理院等項目建設,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快樂老家”。
解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養老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去年,合肥市出臺了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全國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新建108 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
2019 年,合肥市將繼續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構建適度普惠的養老服務體系。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合肥將加快老年大學建設,合肥市智慧養老中心等也計劃開工。
關鍵詞 住房
引導房產企業租購并舉
原文:加快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發展多元化住房租賃主體,啟動9 個城中村和危舊小區搬遷改造,綜合整治老舊小區122 個,實施棚戶區改造1.6萬套。
解讀:去年以來,合肥市嚴格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創新租賃住房建設用地供應模式,積極推進國家住房租賃試點,籌集租賃住房90 萬平方米。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超過2 萬套。
2019 年,合肥市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進一步完善落實調控措施,精準施策、綜合施策,加快建立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機制,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住房租賃試點工作,引導房產企業由單一開發銷售向租購并舉模式轉變。構建高效便民“互聯網+住房租賃”體系,加快形成住房租賃“合肥范例”。
此外,合肥市還將擴大全市公共租賃住房補貼范圍,科學制定棚戶區改造計劃,多渠道保障中等偏下收入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關鍵詞 縣域經濟
廬江巢湖沖刺“百強縣”
原文:著力振興縣域經濟。大力建設省級縣域特色產業基地,加快縣域開發園區優化整合,提升縣域經濟質量和效益。
解讀:今年,合肥市計劃加大縣域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向農村延伸。
肥東、肥西、長豐將一體融入主城區,進一步鞏固全國百強縣位次。廬江、巢湖等高對接主城區,進一步鞏固全省十強縣位次,全力沖刺全國百強縣。
關鍵詞 保障
繼續提高社會救助標準
原文:完善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醫保政策,進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標準。
解讀:去年,合肥城區、縣域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戶月人均614 元、579 元。低保城鄉統籌范圍由城區擴展到縣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至每人每月145 元。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待遇較2017 年分別提高5~15 個百分點。
2019 年,合肥將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推進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
關鍵詞 醫療
市三院新區等計劃開工
原文:推進健康合肥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緊密型醫聯(共)體建設,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及產業園、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智慧醫院建設。
解讀:去年,合肥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獲批建設,合肥京東方醫院、市三院急診綜合樓等項目建成,市一院和市二院老年護理院等項目加快建設。
2019 年,合肥市將有序推進國家級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暨健康產業園、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等建設,不斷優化智慧健康醫療便民惠民服務。合肥市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市二院老年護理院、市一院門急診住院綜合樓等將加快建設。市一院老年護理院、市三院新區等計劃開工。
關鍵詞 脫貧
率先實現整市整體脫貧
原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扎實抓好“八大提升”工程,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解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合肥將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整體脫貧。
同時,健全脫貧成果鞏固跟蹤制度,加強對邊緣農戶、易返貧農戶的跟蹤和持續幫扶。深入推進產業扶貧提升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產業、就業扶貧典型,實施教育扶貧專項行動,落實好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全面落實健康脫貧政策。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關鍵詞 文旅
姥山島創建5A 級景區
原文: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創建巢湖·姥山島國家5A級景區,推進巢湖市、廬江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解讀:近年來,合肥市不斷引導文化消費升級,推進巢湖·姥山島國家5A 級景區和巢湖市、廬江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舉辦合肥國際文博會等品牌文化活動,推出一批影視綜藝精品力作,提升消費品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此外,合肥還聚焦創意文化、健康服務、旅游休閑、現代商貿、家庭服務等重點業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休閑農業接待游客數量達300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33 億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 姚一鳴 葉曉 見習記者 韓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