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地鐵3號線施工過程中存在多處施工難點,此前3號線設計總體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進行了詳細解讀。昨天,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四二進一步向記者講述了3號線建設工程背后的難點。
七天穿越南淝河
盾構機下穿南淝河時,隧道頂部埋設了一條混凝土承插污水管,承擔著四里河片區居民每天排放的污水。下穿河道段地質較差,隧道下部為堅硬巖石,上部為松散砂層。為避免發生隧道內涌水涌沙、地表沉降、污水管破裂等事故,經過反復推演,決定在盾構機下穿河道前采取帶壓開倉換刀措施,更換磨損刀具,確保盾構機設備運行良好。
經過一系列專家評審及驗收后,最終完成了帶壓開倉換刀,歷經7天掘進施工,3號線盾構機平穩穿越南淝河道及污水管。
下穿合肥站最難
比起南淝河河道,合肥站東咽喉股道群可能更加“磨人”。合肥站東咽喉股道群為合肥站列車出站必經路段,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制定了涉鐵區段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和監測方案并經專家論證同意后,報主管部門審批。施工期間,各參建單位24小時監測并同步共享監測數據指導施工。該下穿段長度約60米,埋深20米,歷經半個月才完成盾構機穿越,累計沉降量小于10毫米,有力保障了鐵路運輸及盾構施工安全。
穿天鵝湖最費時
3號線有兩段盾構區間施工需下穿天鵝湖,下穿長度分別為67.5米和247.5米。其中,圖書館站至合肥大劇院站區間隧道湖底最小覆土深度約5.9米,同時該段隧道處于350米轉彎半徑、25.7‰的縱坡曲線段內,施工風險較大。
盾構施工前,合肥軌道交通集團要求參建單位制定詳細的盾構下穿天鵝湖段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和監測方案。施工期間,各參建單位24小時監測及安排人員湖邊值守,并同步共享施工參數、監測數據,指導各項施工。該區間隧道上、下行線先后累計兩個多月完成湖底穿越,隧道軸線控制優良、無滲漏水,工程建設安全可控。
高架段降噪有術
在試乘期間,不少市民對3號線的高架段很感興趣,紛紛前往打卡。不過,看起來特別美的高架段在施工中卻讓建設者們費盡功夫。
3號線高架段共設計4座車站,采用地面三層魚腹島式站臺車站形式。高架區間為防止給周邊居民帶來噪聲影響,在不同人流密集度區段設置不同形式的聲屏障結構,其中部分區間設計為全封閉式聲屏障形式,采用環形鋼框架梁結構,結構間安裝PC透明隔聲板,有效降低列車運營期間行車噪音的同時又能確保行車視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