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個月前,江西余女士在合肥街頭“坐月子”,身邊帶著一個四歲半的女兒(本報12 月16 日報道)。母女三人的狀況引發了讀者極大關注。昨天,記者從合肥市救助站獲悉,母女三人已被安置到合肥市救助站一間特護室里。救助站正在根據余女士提供的信息積極聯系其戶籍所在地。
三人被安置在特護室
昨天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合肥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余女士居住的房間是“女受助區”的一間特護室。
房間里開著空調,余女士正裹著一床厚被躺在床上。她的左側,剛滿月的小女兒正在熟睡。腳邊的大女兒看到記者一行人走進房間后,一直赤腳在泡沫墊上蹦蹦跳跳。
余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出生后,她一直使用奶粉喂養小女兒。而在她的手邊和床邊,記者留意到,由合肥市民政部門送來的紙尿褲、奶粉等物品還整齊地放落在一旁。
母女三人都比較健康
合肥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都知道這母女三人的大致情況,對她們也很照顧。昨天一名張姓值班主任告訴記者,“考慮到她們的特殊情況,我們還經常安排食堂給她們加餐。”
合肥市救助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安排了醫院為母女三人做了全身體檢。“讓人高興的是,體檢結果顯示母女三個都很健康。”此外,他們還聯系了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生,對余女士及其大女兒進行了精神方面的評估。“在這個評估中,包括孩子的精神狀況和智力水平也基本沒發現什么問題。”而對于余女士的大女兒已經四歲半了,為何卻不愿意開口說話。這名負責人表示,主要是余女士的觀念有問題。孩子是余女士一個人長期帶,社會交往面比較狹窄,再加上余女士也沒有精力和大女兒多溝通交流,因此造成了現狀。“她平時就忙自己的,也不和孩子說話,她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講話。”
此外,為了驗證孩子和余女士是否為親生關系,合肥市救助站還對母女三人做了DNA鑒定,顯示三人確實為母女關系。
為了查找余女士的親人,他們也根據余女士提供的信息聯系其戶籍所在地,“目前還沒有什么有效的信息。”
她還想找小女兒生父
記者詢問余女士對于未來的打算,她沉思片刻后表示,還是會去找小女兒生父。“已經把他的身份證號碼給警方了。先把她(小女兒)安排好,過年后再把大女兒送進幼兒園。”
合肥市救助站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意思還是暫時將母女三人安置在合肥市救助站。余女士的小女兒目前已經滿月,余女士此前就流露出等小女兒滿月就離開合肥的想法,“她還是要去河南找小女兒的生父。因為最近天氣有點冷,我們正在做她的思想工作,讓她暫時緩一緩再說。”
常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