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這幾天,一些細心的合肥市民聞到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桂花香。記者昨天探訪發現,除了桂花,梨花、海棠也有零星開放,令市民嘖嘖稱奇。對此,植物科普和氣象專家都認為這與冬季天暖有一定關系,氣候偏暖造成一些植物“冬行春令”。就在人們還在議論今冬是否為暖冬之時,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昨天在西班牙落下帷幕。大會期間各國代表就一些此前未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密集磋商,或許人們很快就會看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
12月13日,合肥市政務區匡河岸邊,一只蜜蜂在綻放的海棠花上采蜜,有市民表示“很奇怪”。
市民詫異:桂花和梅花一齊開放
合肥市民小陳家住政務區發能太陽海岸小區,這幾天,她在樓下帶孩子遛彎時,看到道路兩旁綠化帶中的桂花零星開放,并能聞到淡淡的桂花香。而在不遠處的匡河邊,她還看到,一些粉紅色的梅花也在枝頭綻放了。
“一般桂花不是中秋前后開嗎?怎么現在冬天也開了?還挺稀奇的。而且梅花是不是也開得比較早?記得往年要到春節之后才開呢。”小陳感到詫異,她猜測是今年天氣較暖的緣故,“今年確實感覺挺暖和的,秋天當夏天過,冬天當春天過了,反正一直到現在,都沒怎么覺得冷。”
桂花
小陳隨手將開放的桂花和梅花拍了圖片,發了朋友圈,引來了好友“圍觀”。
記者近日在合肥部分小區也注意到,確實有一些桂花樹開了花。不過,它們好像拿捏不準季節的更替,并不似秋天開得那么茂盛。
不過,合肥市植物園科普中心專家宇勝解釋說,目前看到開放的桂花基本是四季桂,這類桂花在小區里栽種較普遍,一年中除了夏天,還有多次花期,只要溫度、濕度達到,就可以開放。因此,它們在冬季開放也算正常現象。宇勝還表示,此時開放的梅花多是江梅型品種,一般在12 月下旬、1 月開花,這種零星開放的現象“相對正常”。
記者探訪:海棠花上蜜蜂在采蜜
如果說桂花和梅花現在開花還算正常,那么梨花、海棠在冬季開花算不算正常呢?有的市民表示“很奇怪”。
昨天,記者來到省城匡河邊探訪。天氣晴朗,暖和得就像春天一樣,河邊有很多市民在散步、遛娃,穿著并不厚實。
在徽毫路與匡河路交叉口處,記者看到有幾朵梨花與海棠竟然“逆天”開放了,雪白的梨花開得十分飽滿,還有新葉冒出。而粉紅的海棠花開得也很嬌俏,吸引了蜜蜂前來采蜜。此外,還有幾朵梅花也在枝頭迎風開放,不過每株上面花朵數量較少。
海棠
家住附近融僑天駿小區的浦先生說,每天上午他都會到匡河綠道上鍛煉身體。他向記者介紹,今年匡河邊在改造,大概一個月前,新栽了一批梨樹、海棠與梅花,而這次零星開放的就是這些新移栽的品種。
“是很奇怪,梨花、海棠花這些應該都是春天開的,現在冬天也開了,應該是最近天氣暖和導致的。”浦先生也認為,植物“逆天”開花可能與今年冬天比較暖和有關系。“梨花、海棠花一般是三四月份開的,現在冬天也能看到,還真稀奇,不過還挺好看的。”同樣也在匡河邊散步的葉女士看到開放的花朵后,掏出手機,“咔擦咔擦”拍了幾張照片。
專家分析:“逆境開花”主因天暖
眼下已經進入大雪節氣,也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各種落葉植物也進入“冬眠模式”。那么,這些在冬天迎風綻放的梨花、海棠花是怎么回事呢?會不會對來年開花產生影響?
梨花
宇勝表示,植物反季節開花,主要是氣象條件等外部因素作用的結果。在干旱和偏暖的天氣中,植物會進行自身調節,從而出現少量開花現象。
據宇勝分析,大致有大環境氣候波動、冬季變暖等幾個原因,“與往年相比,今年合肥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活動積溫偏高,在一定程度下產生了逆境開花現象。再者,就是城市局部小環境優越造成的。”
宇勝說,還有些植物反季節開花是由其自身特殊生理現象造成的,如薔薇科的海棠屬、梨屬、李屬植物,幾乎都有反季節開花現象。不過,反季開的花只是很少一部分,還有絕大多數的花芽在等著第二年的春天開放。所以,反季開花現象對植物隔年開花影響也不大。
氣象部門:說今冬是暖冬有點早
最近一段時間,合肥的氣候給人溫暖如春的感覺,晴到多云的天氣占據主導地位,降水較少。事實情況如何?記者采訪了合肥氣象臺的專家。專家表示,市民的直觀感受沒錯——從數據來看,最近一個多月來,合肥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偏少。
數據表明,2019 年11 月1 日以來,合肥市區平均氣溫10.2℃,較常年同期偏高0.5℃(氣候平均氣溫9.7℃);降水總量52.8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6%(氣候平均降水量為71.2 毫米)。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最近北方冷空氣較弱,難以影響到我省。
梅花
專家介紹,氣溫升降和天氣陰晴,目前來看都屬于正常的波動。氣象部門已經發布預報,12月15 日將有一股冷空氣來襲,受冷暖空氣交匯影響,我省包括合肥市將都迎來一波降水和降溫過程。眼下這種晴暖小氣候,也將要告一段落。
不過,今冬一些植物“冬行春令”,很多人吐槽“我們是不是過了一個假冬天”,也引發大眾對今冬是暖冬的猜想。在上個月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氣象專家表示,根據專家會商預測結果,今年冬季我國是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
那么,“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是否意味著今冬是暖冬呢?氣象專家表示,暖冬是一個氣候學統計概念,而氣候學預測的是一個大致趨勢。今冬是否為暖冬,需要來年綜合所有的數據進行研判,目前并不具備下結論的條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趙明玉 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停止“針對自然的戰爭”
就在合肥市民為一些植物反季節開花表示詫異之時,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3 日在西班牙落下帷幕。大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完成與《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相關的談判,其中關于《巴黎協定》第6 條的談判較為重要,將為推進國際氣候市場發展提供指引。此外,會議還討論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適應、損失、透明度、融資和能力建設等議題。
大會期間,美國富豪布隆伯格說:“我希望所有人知道美國人繼續為氣候努力,哪怕白宮的那位持氣候否定論。”曾擔任過聯合國氣候行動特使的布隆伯格所指的“那位”,自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為在特朗普的主導下,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
2015 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提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夕表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完全不夠”,必須停止“針對自然的戰爭”。他說,氣候變化的后果波及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具備,只是“缺少政治意愿”。他呼吁以更強的政治意愿應對氣候變化,拿出實際行動。
□延伸閱讀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顯示:全球最近十年史上最暖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平均溫度來看,2015 年至2019 年這5 年以及2010 年至2019 年這10 年“幾乎確定分別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5 年和10 年”。過去10 年中,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異常高溫、冰川退縮以及海平面升高等情況一直在持續,而“2019 年必將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或第三高的年份”。
報告說,2018 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創紀錄的407.8ppm(1ppm 為百萬分之一),并在2019 年繼續上升。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此外,由于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自1993 年開始衛星測量以來,海平面也在加速上升。報告還專門論述了天氣和氣候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等方面的影響。比如,極端高溫在一些地區給人類健康和衛生系統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影響不斷加劇。
“每一天,人們都通過極端和‘異常’天氣感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說,如果各國現在不取緊急行動,到本世紀末,溫度升高將超過3攝氏度,對人類福祉的有害影響將越來越大,“我們還遠沒有走上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軌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