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瑤海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瑤海區加大民生投入,公共財政支出超82%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增速遠遠“跑贏”經濟增速,從而提升了轄區居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安全感。
民生支出超過14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瑤海區累計投入民生事業發展資金超過140.83億元,年均增幅14.51%,公共財政支出超82%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增速遠遠“跑贏”經濟增速。
2019 年1~8 月份,全區教育、科學技術、社保、交通、城鄉社區支出等民生保障支出達到18.39 億元,占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96.78%,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同時,今年瑤海區對困難人員救助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等調整項目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安排和使用專項資金。在實施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智慧化建設項目中,還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社區嵌入式智慧養老模式。
建成民生項目點330個
目前,民生工程在瑤海區覆蓋扶貧、創業就業、社保、教育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保障全區90 萬人口,累計建成各類民生項目點330 個。轄區內瑤海圖書城、瑤海大劇院、勝利路景觀亮化、城市閱讀空間、社區民生大食堂、恒通老舊小區整治、和沁園棚戶區改造等一批項目的建設,大大改善了百姓居住環境,提升了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由于在綜合基礎管理五個方面表現突出,瑤海區在全市2018 年民生工程綜合績效考核中取得四城區第一名。現在,瑤海區還在推進養老智慧化試點,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夯實公共衛生服務,拓展就業創業領域,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將為百姓帶來更大福利。
創新助力民生保障
在民生領域,瑤海區近年來不斷創新,探索出很多新模式新方法。據了解,該區把免費藝術大課堂與公共文化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相結合,打造“精品文化”傳播陣地等做法,被省民生辦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
另外,今年瑤海區實施的“養老智慧化建設”,是全市唯一試點。同時,該區通過發現“群眾話民生”中的身邊人身邊事,發揮民生工程社會效益的正面推動力,打造民生工程的共建共享格局。
構建多層次救助體系
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瑤海區完成幼兒園建設項目20所,新增幼兒園校舍面積5.42 萬平方米,資助貧困幼兒約2711 人次。同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舍面積53.9 萬平方米,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學位23385 個,建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國家資助體系,累計受益學生達40萬人次。
醫療健康方面,瑤海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并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開展城鄉醫療救助。統計顯示,救助人數3.84 萬人次,補助金額達7571萬元。養老方面,瑤海強化社區養老設施建設,新增養老床位1159張,并為1.5 萬名80 歲以上老人和25 位百歲老人發放高齡津貼,讓困難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瑤海還構建多層次救助體系,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同時,統籌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率。
束靖 林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