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鐵站有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工作人員迅速取來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挽救乘客一命……這樣的新聞這些年并不少見。在合肥的地鐵站等公共場所,也將有“救命神器”的身影——9 月14 日是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當天合肥市公共場所首臺政府投資的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地鐵1 號線“合肥南站”站廳內投入使用。年底前,將有133臺設備在公共場所安裝。
9月14日,合肥市公共場所首臺政府投資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在地鐵1號線“合肥南站”站廳內投入使用。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因心臟驟停猝死病例超過50 萬例。自動體外除顫器被稱為心臟驟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是一部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并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的急救儀器,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效果顯著。“使用AED是迄今公認的院前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合肥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危及生命事件時,在救命的“黃金四分鐘”內,正確使用AED和實施心肺復蘇,能極大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
9月14日,AED設備在地鐵1號線“合肥南站”站廳內投入使用。
今年初,在合肥市政府推出的“為民辦實事”方案中,就包括在車站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配備心臟除顫儀等醫療急救設備。記者了解到,該公益項目由政府投資,計劃在合肥市城市地鐵站、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體育健身等各類場館、學校、4A 級以上旅游景區、部分街道社區等公共場所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急救設備,首批設置133臺。
目前,合肥地鐵1 號線、2 號線已開展設備安裝,其中,位于“合肥南站”站點的首臺設備于14日正式投入使用。記者看到,AED設備主體為橙色,大約有一人高,設備下方還印有簡單的使用步驟。記者從合肥市紅十字會了解到,除了地鐵站外,其他公共場所也已經開始選址,預計在今年年底前,133 臺AED 設備將安裝到位并投入使用。
為配合AED設置及使用,軌道交通首批60 多位員工已經取得了紅十字救護員證,將更好地為市民提供服務。當天,來自合肥軌道交通的10 名紅十字救護員還在現場向群眾進行了急救操作演示,內容包括早期識別求救、早期心肺復蘇、AED 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等。
張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碧琦/文 王從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