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8日,肥東縣91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杜俊臣,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找到了66年前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的老班長的親人,完成了老班長的臨終囑托,也了卻了自己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夙愿。
杜俊臣(右)向李大勝侄子講述當年一起戰斗的情形。
牢記班長臨終囑托
杜俊臣是肥東縣橋頭集鎮的一位老兵,曾兩次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家里滿墻的老照片和勛章,訴說著他所經歷的那段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青春歲月。
昨天,杜俊臣告訴記者,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斗中,班長李大勝不幸被炸傷,他抓著一位戰友說“想見杜俊臣最后一面”。得到消息后,杜俊臣飛快地跑到了班長身邊,李大勝也在臨終前說出了最后的心愿:“你告訴我二哥,讓他過繼一個孩子給我,這樣我也算有后了。”杜俊臣含著眼淚不住地點頭。說完這句話后,班長閉上了雙眼,長眠在異國他鄉。
如今,每當回想到這里,杜俊臣的情緒便會十分激動,說話聲音也哽咽了。從部隊回到地方后,杜俊臣先到福建工作多年,后來回到肥東在村里工作。一晃數十年過去了,杜俊臣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他也一直沒有忘記打聽班長二哥的消息,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找到。這成了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政府幫忙終于圓夢
8月22日,肥東縣橋頭集鎮黨委書記牛張勇在了解情況后告訴杜俊臣老人,鎮里將幫他尋找李大勝的二哥和侄子。經過橋頭集鎮的尋人小分隊多方聯系,老班長的親人終于找到了。
經查證,杜俊臣的老班長的親屬就在巢湖市烔煬鎮,離橋頭集鎮不過十幾公里。橋頭集鎮政府的同志通過與巢湖市民政部門聯系,查到了兩位名叫“李大勝”的烈士,其中一位“李大勝”的親屬住在烔煬鎮,而且親屬描述的李大勝的情況,與杜俊臣描述的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沒想過找政府幫忙,不想給政府添麻煩。”杜俊臣說,此前他還委托過子女幫忙尋找,但依舊一無所獲,“真的很感謝政府幫忙,沒想到這么快就聯系上了!”得知班長的親人已經尋找到,杜俊臣非常激動。
成功轉告班長遺愿
8月28日上午,經橋頭集鎮政府安排,杜俊臣在家人和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巢湖市烔煬鎮合裕村,見到了班長的侄子李德貴和李德文。
見面后,杜俊臣一邊緊握著李德貴兄弟倆的手,一邊講起了當年戰場上發生的情形:“在朝鮮戰場,班長在工程處,負責槍支彈藥;我在通訊部,我倆相差了10多里路。班長出事后,戰友們把我帶到班長身邊。班長在臨終前,告訴了我這個遺愿……”講到這里,杜俊臣不禁落淚。兄弟倆一邊聽著一邊不住點頭,不知不覺也流下眼淚。
“我們兄弟三人,大哥前幾年去世了。李大勝是我們的三叔,以前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說起他。”李德貴說:“聽父親說,有人帶信說三叔在戰場上犧牲了,是被炸死的。”
看到班長的遺像,杜俊臣仿佛又回到了66年前的戰場,他走到遺像前敬了個標準的軍禮,似乎在向班長匯報任務完成了。
彭紅玲 張宇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