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在日常消費、網絡購物中,或多或少遇到過消費糾紛,甚至消費騙局、陷阱。那么,他們是忍氣吞聲,還是依法維權?是否知道有哪些維權渠道,掌握多少維權常識呢?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走訪了合肥市多家街道、社區,50 名受訪老人中,約8 成老人曾遇到過消費糾紛。面對糾紛是否選擇維權,只有不到一半老人斬釘截鐵地表示“會”,大多數老人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首次網購就被坑,大媽不知咋維權
姓名:王大媽年齡:69 歲
王大媽是合肥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一支舞蹈團的成員,今年1 月份,舞蹈團為了參加一場表演,打算在網上購買12 套戲曲演出服。剛剛在老年大學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王大媽,向隊長自告奮勇,購買演出服的事,她愿意代勞。
在網上一家購物平臺上比較了幾天,最終,王大媽選中了一家演出服專營店,以180 多元一套的價格,訂購了12 套演出服。很快,快遞將衣服全部送達了,但是衣服拿到手后,卻讓隊員們大失所望。“質量太差了,布料皺皺的,有些線頭跑線了,還有的沒有裁剪好,上下都不對稱。”
王大媽說,拿著新到的演出服,大家都不滿意,沒辦法,她只好去跟客服溝通,要求退貨,但是客服同意退貨卻不愿意支付退貨運費。這讓王大媽很不高興,“明明是衣服的質量問題,卻要我們買家來承擔運費損失。”但是協調未果,為了降低損失,舞蹈隊只得自出郵費,將衣服全部快遞回去了。“12 件衣服快遞回去花了70 多塊錢呢,這不是白白損失了嘛。”
第一次網購就失敗了,對王大媽自信心打擊也不小。“剛學會網購,想試試,就碰上這事,本想給團里干點事,還好心辦了壞事。”王大媽說,網絡上賣家虛假宣傳,讓人防不勝防,實物與圖片差距太大了。但是遇到這種情況,她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維權,只得吃個虧認下了這個損失。
“有時候事情太小了,錢不多,我們老年人也就懶得去煩神,但確實也是不知道怎么給自己維權。”王大媽感慨說道。
八旬大爺愛面子,被坑兩次不吱聲
姓名:馮大爺年齡:80 歲
“不好意思說啊,臉上掛不住。”家住合肥青陽路社區的馮大爺今年80 歲,提起遭遇“消費陷阱”,他說確實碰到過,還不只一次,但是一直沒敢告訴子女,也沒告訴別人,怕丟人。
就在前幾天晚上,馮大爺家突然來了兩個年輕小姑娘,她們敲開馮大爺家的門后,特別親切地拉家常,然后說她們是來為小區居民免費清洗油煙機的。
獨居的老兩口沒架住熱情的小姑娘,而且也是免費的,便同意了清洗油煙機。其中一名小姑娘清洗,另一名小姑娘仍在陪馮大爺和老伴聊天。在油煙機清洗結束后,小姑娘拉著老人去廚房看擦洗干凈的油煙機,并道出了“實情”,原來,她們是推銷一款清潔劑的。
“當時不知道怎么搞的,就答應買了,40 瓶清潔劑,2100 塊錢。”馮大爺事后回想起來,才覺得可能上了當。“一瓶就跟洗潔精差不多大,賣50 多塊錢,價格高不講,40多瓶還不知道得用到什么時候呢。”
還有一次,馮大爺也是吃了虧沒吱聲。原來,馮大爺和老伴愛好買保健品,去年,小區附近有一家保健品推銷店經常給老人送雞蛋、面條、毛巾這些小東西,馮大爺他們經常去,也買了3000 多元保健品。后來,在店員的忽悠下,馮大爺還花1000元辦了一張“會員卡”,“當時說,這1000 塊錢充進去,每月返我50 塊,逢年過節就返100 塊,返的錢可以在店里買東西,買得多,返得更多。”但是很快,馮大爺就發現,這“會員卡”幾乎沒用,因為只能購買指定保健品,而這些保健品只能用原價購買,“有些用不著,有些太貴了。”
后來,馮大爺干脆不去那家店買東西了,但是充卡的錢,他也沒去要回來。“ 上當了,丟臉,孩子那都不敢說。”
購商鋪遇上“爛尾樓”,大媽組團去維權
姓名:曹大媽年齡:55 歲
曹大媽住在合肥市家家景園社區,退休已經有幾年時間了。對于消費維權,曹大媽的意識非常強烈。去年冬天,曹大媽在三里庵一家商場購買了一雙700 多元的鞋子,但是,回去后幾天,拿出鞋子準備穿時,才發現鞋子有些脫膠。曹大媽立即到商場要求退貨,但是店員不愿意,認為已經過去幾天時間了,可能是曹大媽人為原因造成的。
第一次沒能退成,曹大媽沒有放棄,而是找到了社區的調解服務隊,和志愿者一起再次去商場維權。“即使我穿了,那這幾百塊錢的鞋子,能穿這么幾天就壞了嗎?”經過現場調解,最終店家同意退貨。
這也不是曹大媽第一次維權。2011年時,曹大媽投資了一處商鋪,當時開發商承諾從購買開始,就可以返租金,但是僅拿了2 年租金,開發商便沒有再支付了。“ 一直沒有交付,聽說是資金鏈斷了。”曹大媽和其他業主一起組成了一個維權群,經常相約一起去找開發商商談此事,但目前,此事一直未妥善解決,也成了曹大媽的一個心病。“幾十萬投下去了,這不著急嘛,我們不會放棄的,還要繼續去維權。”
七千多元買床墊,退貨未成店家跑路
姓名:余大爺年齡:68 歲
今年春晚小品《“兒子”來了》,保健品騙子推銷了一款“神奇床墊”,讓人印象深刻。而現實生活中,也曾有老年人掉入過這樣的保健床墊陷阱,家住合肥市南七街道華府駿苑小區的余大爺就是其中一位。
去年底,余大爺經常去家附近的一家門店做免費理療,后來,在店員的推銷下,他花了7000 多元錢買了一張宣稱能“活血化瘀、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磁療床墊。有“三高”的余大爺十分高興,付過錢,讓送貨上門了。
這事很快被子女們知道了,“講這個床墊是假的,騙人的,不可能有那些功效。”余大爺這也才醒悟過來,找到理療店,要求退貨,但工作人員稱“如無質量問題,概不退換”。
一張床墊花了余大爺2 個多月退休金,余大爺又焦急又無奈,多次跑去店里協調希望能退貨,但對方找各種理由搪塞不愿意退貨。而沒過多久,理療店竟還跑路了。“直接關門了,找不到人了。”余大爺十分后悔,輕信了推銷員的話。
□溫馨提醒
維權途徑多,注意保全證據
現如今,老年人當“剁手黨”已不是新鮮事,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老人在網購時若遇消費糾紛,維權難度會更大一些。為此,記者聯系了合肥市瑤海區法院民庭法官彭發傳,請他為老年消費者網購維權支招。
彭法官說,在網購過程中,建議選擇信譽較好的商家,并且注意保留好交易記錄、聊天記錄、購物發票、快遞單據、保修卡等相關證據材料。當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時,有以下幾種解決途徑:第一,與商家進行協商。當網購商品出現問題時,最方便快捷的解決途徑就是及時與商家取得聯系進行溝通,協商處理,達成和解。第二,向網購平臺投訴。當商家怠于處理網購問題時,可以聯系網購平臺的客服向其投訴維權,要求其介入處理。第三,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第四,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第五,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王薇 徐靜 季云岡 李晨陽 劉亞萍 焦偉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