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春節期間,合肥包公園總要為市民和游客們奉上戲曲文化大餐,今年也不例外。正月初二至初四,合肥包公園浮莊里上演了一場新春民俗大戲,黃梅戲、廬劇、越劇……精彩的戲曲演出吸引了大批游客。
老戲迷趕來捧場
年初二早上,包公園浮莊的舞臺前開始聚集游客了,翹首盼望著演員們登臺獻藝。
9 點半左右,一出黃梅戲名段《夫妻觀燈》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大幕,熱鬧又有趣的王小六夫妻倆在上街觀燈時發生的種種小故事,讓游客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喝彩。
“早上忙著帶孫子,出門晚了,到這里都 10 點了,沒聽到前面的,《羅帕記·托子》感人得很。”家住包河萬達的胡老先生平時是一個戲劇迷,尤其鐘愛黃梅戲,不少曲目都能哼唱一段。聽說演出要持續好幾天,他表示第二天還要來“補漏”,“明天早上把老伴和小孫子也帶過來聽聽戲。”
外地游客過把癮
《夫妻觀燈》《女駙馬》《西廂記》《天仙配》《梁?!贰读_帕記》《陳州怨》……一出出精彩的地方戲曲讓春節的包公園,增添了許多熱鬧氛圍。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梅戲和廬劇,吸引一些外省游客駐足聆聽,使得包公園成為地方傳統文化交流的有效窗口。
陳先生是河南人,兒子在合肥工作,今年剛添了小孫子,于是老夫妻倆專程趕來合肥過年。“包公跟我們河南很有緣分的,所以到合肥了就想來包公園逛逛。”陳先生說以前知道安徽的黃梅戲很有名,但只在《春晚》看到過,這次聽到了“現場版”,“戲里有很多故事情節,聽進去了覺得很有意思的,最后那一出唱得就是包公的故事吧。”可不,黃梅戲《陳州怨》中的《包公賠情》唱段,反映的正是包公在陳州放糧救助百姓,并斬了違法的侄子包勉后,向嫂嫂賠情的故事。
同樣是在春節期間,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也在合肥包公園亮相。來自本土的廬陽面塑、廬州木雕、松石內畫、木板水印等非遺技藝,讓陳先生這樣的外地游客瞧了個新鮮。
丁沫 俞包淳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麗卿/文 王從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