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5年,本網報道了安徽藍天國際飛行學院(下稱“藍天飛院”)停止運營一事(《交63萬學費連飛機都沒摸過 安徽藍天飛行學院停止運營》點擊查看)。2016年,藍天飛院恢復運營,不少老學員重新上課。作為安徽唯一一家飛行學院,藍天飛院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上周五,記者再次探訪藍天飛院,發現第一批學員已于前不久畢業。目前,這些學員的證照已經通過國家航天部門的批準。
學員合影。
藍天飛院阜陽訓練基地。
位于文達學院內的安徽藍天飛行學院。(資料圖)
【探訪】
第一批學員最近剛畢業
藍天飛院學員李昕宸是一名自費生。2013年,他在同學推薦下來到藍天飛院學飛行。他的學費要 60 多萬元,首期交了 20 萬元。藍天飛院停止運營后,李昕宸一直在家等著。直到 2016 年 5 月,李昕宸終于接到通知,讓他回學院上課。當時,藍天飛院恢復運營的事情,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據悉,藍天飛院總部及地面理論訓練基地設在合肥市紫蓬山風景區文達學院內,飛行訓練基地設在阜陽機場。轉眼恢復運營快三年了,藍天飛院如今發展如何?上周五,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位于肥西紫蓬山附近的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學院圖書館一側,就是藍天飛院總部。“學校陸陸續續開始放假,藍天飛院的學員大部分時間是在阜陽的基地訓練,聽說前幾天首批學員畢業了。”學校多名學生說道。
“我們學院第一批學員的確剛剛畢業,非常不容易。”藍天飛院常務副院長周世林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藍天飛院是文達集團出資,2011年6月獲批籌建,2012年10月取得CCAR-91部合格證及CCAR-141臨時合格證,2014年10月取得CCAR-141合格證。周世林說,141資質很難拿,藍天飛院是安徽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取得CCAR-141資質的飛行駕駛執照培訓學校。
“藍天飛院創建后,我離開過,到其他地方打拼。2014年12月我聽說因資金問題,藍天飛院暫停運行。”周世林回憶說,藍天飛院停止運營后,安徽文達集團董事長、藍天飛院法人代表謝春貴又請他回來,組建藍天飛院恢復運營管理團隊。“當時文達很困難,可我們仍然獲得了注資。”周世林說,學院于 2016 年 6 月獲批恢復CCAR-91部運行。
【講述】
在重重困難中堅持運營
“當時學院獲得注資恢復運營,可面臨的困難非常多。”周世林說,學院恢復運營時,首要問題是教員。“當時學院暫停運營后,不僅學員回家了,教員們也都離開了,分散在全國多地。”其次是讓學員們能上飛機訓練。
“當時學院欠阜陽機場訓練基地數百萬元場地費用。”周世林說,當時困難很多,可他們還是想把這個學院繼續辦下去。“當時我們嘗試和各地教員聯系,希望他們能回來。但這些教員已有工作,工資保障都還好。我們聯系他們回來,心中是忐忑的。因為學院恢復運營時,工資社保我們都不敢保證。沒想到,這些教員幾乎都答應回來。 ”
周世林介紹,文達陷入危機后,省、市、縣政府部門都很關心。“當時為了解決我們欠阜陽機場數百萬元租金,民航安徽監管局陪我們到阜陽機場。阜陽機場一口答應幫我們渡難關。要知道阜陽機場的氣候非常好,是國內不多見的優良訓練基地,很多飛行學院都想到這個機場培訓。可沒想到,機場仍然選擇了欠租金的我們。后來我們不但讓學員認真對待在機場培訓的每一分鐘,而且我們多方想辦法,把欠款還清。”
【突破】
我省本土培養女飛行員
上周五,在藍天飛院,周世林向記者展示了學院剛收到的第一批學員飛行商照證書。記者注意到,首批12名商照學員全部通過考核。
周世林告訴記者,首批學員中有兩名90后女學員,分別是楊紅和章程鎂。由于藍天飛院是安徽唯一一家正規飛行學院,12 名學員畢業,意味著我省本土培養的第一名飛行商照學員誕生,包括第一名女飛行商照學員。“首批畢業生一畢業,就很搶手,可學院勸他們留了下來。因為他們是安全飛行近3000 小時鍛煉出來的,技能很寶貴。”周世林介紹,目前這批畢業生全部成為學院骨干力量。“以后學院壯大,就靠他們了。”
周世林說,2018 年 11 月 7 號,他們在珠海航展室,與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舉行30架飛機購機簽約儀式,并現場交付。根據雙方購機協議,藍天飛院采購由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生產的 30架泰克南P2006T輕型飛機,用作該學院教學培訓的教練飛機。周世林表示,在資金緊張的環境下,能突破,殊為不易。
【展望】
多方支持未來發展可期
“教員們差不多是半工作半奉獻,才達到這樣的狀態,有的教員連工資都沒有在意。”周世林說,去年12 月份的工資,學院還沒有發放給教員,可教員們仍堅持按時上下班。
在文達陷入資金危機后,困擾藍天飛院發展的一直是資金短缺問題 。“ 目前我們很快要恢復CCAR-141資質。資質這一恢復,我們培訓學員的規模將能擴大。”周世林說,CCAR-141部航校目前在國內有26家,這種資質非常寶貴。“恢復程序已經啟動,鑒于我們的表現,民航部門很支持我們。”
在資金的困局方面,周世林說,管轄藍天飛院的文達集團一直在尋求與外來資金重組。“等文達集團與香港一家公司重組成功,對方將注資藍天飛院,計劃將藍天飛院建成 50 架機隊規模、年訓練 300 名飛行商照學員,同時開展多種通用航空業務,達到年產值超過 2 億元人民幣的通用航空公司。”周世林說,在省市各方以及民航局華東地區管理局、安徽監管局的支持中,他們應該能夠破困。“就拿近期來說,我們拜訪了阜陽機場,他們在 2019 年將繼續支持我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相關新聞
藍天飛院前世今生
2012 年10 月9 日
安徽藍天國際飛行學院(以下簡稱藍天飛院)獲準正式運營,由安徽文達集團出資,是我省第1家、全國第 11 家航空飛行學院。安徽文達集團董事長、藍天飛院法人代表謝春貴表示,藍天飛院不僅可以培養私照飛行員,而且還為全國各大航空公司培養、輸送商照飛行員。經營業務還可以拓展到航空攝影、航空旅游、航空廣告、公務飛行、城市消防等領域。
2013 年6 月10 日
藍天飛院舉行首期飛行學員開學典禮。首期34名學員,是從全國89 位報名者中,經過面試、體檢、復查、核實等多個程序層層選拔出來的。首期飛行班僅面向全國大學本科生招生。學院負責人介紹,首期34 名學員在合肥進行為期 4~6 個月的理論知識學習,通過13門課的考試后,再到該院設在阜陽的試驗基地從事飛行實踐訓練。從入學到畢業,總時間需要16~18個月。
2015 年3 月11 日
本報報道了藍天飛院因資金困難停止運營,數十名學員沒課上。安徽文達集團董事長、藍天飛院法人代表謝春貴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藍天飛院運營以來虧損5000多萬元,總虧損上億元,藍天飛院有40 名學員,學院不會不管不問。
2015年3月,本報報道了藍天飛院停止運營一事。
2015 年年底
債權人成立了債權人委員會,和文達集團一起“突圍”,同時向政府申請重組經費。
2016 年1 月
合肥市政府部門批準了債權人委員會遞交的報告。債權人委員會共申請下來 2400 萬元,部分資金用于恢復藍天飛院運營。
2016 年4 月
藍天飛院恢復運營,同年 6 月底開始恢復訓練。其中,6月9日第一批8名學員到校,8 月 10 號第二批 10 名學員到校。這18名學員都是藍天飛院停止運營前已經學完理論知識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