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自然資源廳官網消息,自合肥市被兩部委確定為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以來,全市上下按照試點要求,成立組織、制定政策、創新辦法,按年度計劃安排推進試點項目,在審批流程、運營機制、監測監管和承租人權利保障方面著力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年來,合肥市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試點領導小組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領銜的工作專班,以集體決策、定期調度、定期簡報、現場督導等形式,高效推動包河、長豐兩個試點項目從選址到開工,不斷充實和細化試點政策,以項目全流程規范化審批為試點樹立標桿,并在厘清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方和地方政府利益分配方式上立出新招。
作為全國首批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項目,和全省首個集體租賃住房試點項目,位于包河經開區花園大道與山西路交口的集租房項目于2018年8月動工,預計于2020年建成,由包河國有房屋租賃公司以市場化方式運作,建成后能夠提供500多套租賃房源,租戶可享受“租售同權”待遇,即租房人可就近享受在子女教育、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提取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權益。
下一步,合肥市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力爭在提高地方積極性、破解資金壓力、防止變相銷售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鼓勵“三權分置”實踐,進一步彰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農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將集體租賃住房試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塊地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結合,形成合肥特色的集租房模式。(張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