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陣風吹過,包河之上波光粼粼,包河岸邊樹葉沙沙……漫步在合肥包公園的沿河路邊,就能置身自然,感受如此美景,包公園也因此成為附近市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如此美麗的自然景觀,增加點人文元素又會怎樣?
沿河燈桿懸文化道旗
今年“十一”期間,第十一屆包公文化節暨合肥包公園菊文化節將在包公園舉行,包河公園將在包河南岸的道路上設置“孝肅文化長廊”,將關于包公的名言警句制成古風道旗,懸掛在沿河路燈桿上,與周圍環境相映成趣。“十一”期間,快帶孩子去品味下吧。據了解,包河南岸的道路(徽州大道至馬鞍山路段)共有路燈桿70多根,屆時將有140多面道旗懸掛在上面,因為燈桿不高,市民品閱起來十分方便。
在很多人印象里,包公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他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也大都是關于為官要清正廉潔方面的。其實,包公既忠也孝,對家人對后代的期許都有文字流傳下來。這一次,在包公文化節巨大的人流量加持下,這些文字展示出的更完整的包公精神將影響更多人。大家不妨先來看看其中一部分。
名言警句為后世楷模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這段警句來自五律詩《書端州郡齋壁》,作者正是包公大人。據史料記載,康定元年(1040 年),包拯出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當時端州以產端硯(貢品)著名,歷任端州地方官趁進貢之機,向硯工額外索取數十倍以中飽私囊。此事觸發了包公的感慨,于是創作這首詩以抒發其剛直無邪、對貪官污吏憎惡如仇的心緒。包公到端州任職后,嚴格規定只按進貢需要數額限額交納,自己“不持一硯”。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宜推擇真賢,講求治道,外則黜郡守縣令不才貪懦苛虐之輩,以利于民;內則辯公卿大夫無狀諂佞朋比之徒,以肅于朝。”“拱默取容,以徇一身之利者,亦當罷而去之。”……從這些包公在為官方面的“心得”也可以看出,他在官場上“眾人皆濁我獨清”。這些名言警句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至今還常被提及和引用。“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這是包公給后人留下的一則家訓,至今仍被包氏后人銘記于心。
“這些名言警句是包公精神的精髓,希望能被更多人記住,并能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包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孝肅文化長廊”,包公文化節期間,包公園還有文化節開幕演出、“包公”巡游、包公故事展等系列活動,歡迎市民深度參與。
俞包淳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