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路,飄浮在空中的楊絮。
據江淮晨報訊 昨日的合肥雨過天晴,空氣清新,然而,惱人的楊絮又開始飄舞了。不過,好消息傳來,昨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再過十多天,飄絮就將結束了。雖然楊絮惹人煩,但不得不提,十多年前,楊樹可是為合肥做出過巨大貢獻,而近年來,合肥園林部門也在科學有序地進行治理。
如果天氣晴好,十多天后將告別楊絮
隨著合肥天氣轉晴,楊樹飛絮又“如約而至”,給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
不過,好消息是,今年的飄絮即將進入尾聲。
“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大概飄十多天吧,如果持續陰雨,會稍微往后延遲一點,5月底應該就不會有了。”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每年飄絮的季節是在4、5月份,其中,4月上旬到下旬是柳絮飄,楊絮是從5月初到5月中下旬,相對于柳樹,城區的楊樹要多一些,所以楊絮的“存在感”更強一點,這段時間也是最讓市民困擾的時候,“一般5月以后,飄絮基本上就結束了。”
退耕還林時大量種植為合肥做出過貢獻
雖然飄絮惹人煩,但是不能以此掩蓋楊樹的功勞。“可以說,楊樹為我們合肥做出的貢獻也是巨大的。”這位負責人說,這事還得從2002年開始說起。那時,全國性退耕還林,合肥也掀起了造林的高潮。
在那三年里,合肥種植了70多萬畝的樹木,其中98%都是楊樹。為什么是楊樹?“生長迅速、生態效益好、經濟成本低、苗源多,諸多有利條件讓楊樹成為不二選擇。”他解釋,那時楊樹只要幾分錢一株,五到八年就能迅速長大成林,更重要的是,當時是人工育苗,別的樹種也沒那么多苗源,“楊樹來得快,地里一插就能成活。”
而大量速生的楊樹也給合肥帶來了直接的福利,“讓合肥的國土綠化率提高了4.1%,對空氣質量改善和城市霧霾的作用都十分明顯。”他說, 一株成年楊樹,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約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
至于飄絮的問題,政府和市民都沒太在意,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種樹增加綠化。他說,楊樹一般生長十年以上才會成熟,成熟后才會大量飄絮。
使出“三大招”逐步有序地治理楊樹飄絮
他回憶,直到2011年左右,飄絮的問題在外地很多地方引起熱議,合肥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于是就開始科學有序地推進,主要通過“三大招”進行。
首先是嚴格控制增量。2012年以來,合肥主城區不再新栽楊樹,農村造林也盡量不使用楊樹。其次,有序減少存量,他介紹,2015年開始,主城區開始有序更換部分長勢不良和存在倒伏安全隱患的楊樹,在城市道路、公園的改造中,對部分楊樹也進行了更換。如北一環、臨泉路、花園街、桐城路、宿松路、太湖路、史河路、方興大道、西一環等改造,地鐵線建設等綠化項目,近三年淘汰更新楊樹近萬株,改種欒樹、櫸樹、女貞、法梧等其他樹種,主城區楊樹占樹種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農村將逐步采取間伐過熟林,栽植混交林、培育次生林、調整產業結構等方法減少楊樹林純林面積。另外,再輔助以局部綜合防治。針對楊絮遇水板結的特點,在飛絮期采取加大城區道路綠化噴淋,部分降低主城區飛絮影響。而對城區楊樹還采取修剪、化學抑花等減少飛絮。合肥近兩年也開始了小范圍藥劑實驗,即注射花芽抑制劑,抑制花芽分化和飛絮形成。
■小科普 飄絮的日常防護
首先,出門要做好防護,尤其是過敏體質人群,最好同時戴上帽子、口罩等,盡量選擇穿長袖衣褲,降低受影響的幾率。熱愛鍛煉的市民盡量選擇在戶內進行,若要外出,盡可能選在楊、柳絮最少的時候,如清晨、深夜或陣雨之后。外出回家后,在進門前要把身上的楊、柳絮清理干凈,避免帶到室內繼續受侵擾。
其次,若飛絮不慎入眼,切不可用力揉,異物較小刺激不大,反射性流淚會將其排出。若不能排出,要保證在無菌的前提下,請朋友將上下眼瞼翻開,用消毒棉輕輕擦出,如果沒有把握,應及時就醫。
第三,有哮喘病史或過敏嚴重的病人,一旦出現癥狀,需及時就醫。
原標題:合肥使出“三大招”治理紛飛楊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