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合肥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絲毫沒有放緩。就在本周一,3號線又一區間祁門路站至大劇院站區間(右線)實現貫通,與普通區間相比,該區間包含一段重要的風險點,那就是66米側穿天鵝湖。下一步,該區間還有左線將再次穿湖,而距此不遠處,還有一段300米的湖底隧道也待掘進。3號線在湖底的盾構施工是怎么進行的?施工難度又是如何克服的?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3號線接連下穿天鵝湖
地鐵施工,一旦遇到建筑物、橋梁、湖泊等,施工的難度系數往往就會加大很多。合肥軌道交通 3 號線政務區段就有這么一個高難度的標段,需要連續下穿匡河、南二環、天鵝湖等。
上周,記者來到位于天鵝湖西北的大劇院站中鐵十局合肥軌道交通 3 號線土建 TJ06 標施工現場,該項目部負責人陳曉鵬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據陳曉鵬介紹,6標全長3447.7米,包括明挖車站 2 座,分別為大劇院站、高河東路站,另有盾構區間 3段,分別是祁門路站-大劇院站區間、大劇院站-高河東路站區間和高河東路站-望江西路站區間。
其中,祁大區間需下穿天鵝湖,大高區間需下穿天鵝湖、下穿南二環下穿道,高望區間需下穿匡河、下穿鐵路專用線。這些下穿段都是施工中的風險點,難度系數較高,而下穿天鵝湖的兩段區間相距只有992米。
最淺埋深處距湖底不到6米
究竟穿湖隧道的施工難度體現在哪里?
陳曉鵬告訴記者,地鐵隧道的埋深通常在地下十五米左右,天鵝湖的湖水深在4米左右,隧道需要在湖底穿過,造成埋深肯定相對較淺,隧道頂距湖底的距離越淺,施工風險就越高。
相比大高區間 300 米的穿湖距離,剛剛完成的祁大區間右線穿湖的難度可謂更大。雖說該區間下穿天鵝湖段總長只有約 66 米,但該區間最小轉彎半徑 350 米,最大縱坡 25.7‰,盾構隧道拱頂距離天鵝湖湖底的最近距離只有 5.92 米,施工風險較高。總結起來就是“小半徑、淺埋深、大坡度”。
掘進時需24小時關注湖面
為了這短短 66 米的隧道,正式穿湖之前,合肥軌道公司多次組織施工單位邀請業內專家進行方案優化,完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演練。另外對湖底標高、淤泥厚度等參數一一進行詳細的再次勘察,確定與勘察單位此前的勘測結果一致才進行施工。今年3月份,在盾構機正式過湖前還進行了 50 環的試驗段,從而總結出適合的參數進行推進。
據介紹,這段區間穿湖連續不間斷花了 7 天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市民渾然不覺,但實際上,穿湖前后,現場都在進行 24 小時嚴密監控,緊盯湖面及周邊道路是否出現絲毫異?,F象。“盾構掘進時,項目部在記錄盾構機各項推進參數的同時,密切關注著天鵝湖面的水文變化,為今后再次穿湖總結施工經驗。”
穿越時最怕意外“停機”
穿湖風險較大,是不是意味著盾構機的掘進速度需要放慢?陳曉鵬告訴記者,事實不是這樣的,在盾構機穿湖的過程中,同樣要求勻速推進,并且要一氣呵成,一鼓作氣穿完,最怕的是因為一些原因導致盾構機掘進中臨時停機。因為在普通地面下掘進時,萬一出現臨時停機的狀況可以通過地面監測的措施來進行彌補,水下或離水近的區域無法采取地面監測,所以一旦盾構機過湖,就必須確保一氣呵成,中間操作人員采取 12 小時輪班作息,做到換人不換機。
在確保盾構機不停機的前提下,按照正常推進速度預計,祁大區間左線的穿湖時間跟剛剛完成的那段時間基本一致,大高區間300米的單線穿湖隧道則大概需要連續 30天。
檀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相關新聞
另一條下穿隧道開工時間未定
隨著祁大區間右線實現貫通 ,左線區間掘進過程中 ,同樣還將再次下穿天鵝湖。另外,相
鄰的大高區間目前距南二環只有10米 ,待穿過南二環下穿道后,將向下一段下穿天鵝湖的區間掘進。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高區間的這段穿湖隧道更長,單線長約 300米,該段區間穿越處覆土深度約 10米,線路處于 640 米轉彎半徑,埋深較淺、轉彎半徑較小,風險等級也比較高。
不過,由于合肥汛期將至,還需配合大氣防治工作,再加上6月份中高考禁噪要求等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具體施工時間目前還在研究制定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