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廬江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民謀實惠作為民生工程實施工作的根本任務,扎實鋪就一條富有廬江特色的實惠民生路。五年間,累計實施民生工程項目65 項,興建各類工程項目點16472 個,惠及全縣100 多萬城鄉居民。2017年,該縣實施省市“31+7”共38項民生工程,各項目均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標。
城鄉公交一體化 , 方便農民出行。
方便群眾的合作醫療結報窗口。
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日“送戲進萬村”專場文藝演出。
多措并舉
深層次發展民生工程
記者在廬江縣采訪時了解到,該縣在抓實抓細民生工程實施工作的同時,著重強化民生工程領導和責任意識,在推進措施、宣傳引領、后期管護、項目謀劃方面完善體系,不斷推進民生工程向更深層次發展。
強化領導意識,強化推進措施。將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作為政府工作的主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程推進工作。縣委書記、縣長多次深入項目現場調度推進,協調解決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行民生工程“一把手”負責制,強化各鎮、各部門領導職責,將民生工程實施情況與各鎮、各部門及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崗制考評相掛鉤,切實做到獎罰分明。
強化宣傳引領,強化后期管護。大力宣傳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實施成效以及先進經驗和典型,不斷探索建立民生工程后期管養長效機制,建立健全24 個省級項目后期管護制度體系,不斷加大民生工程后期管護投入力度,致力后期管護工作的突破與創新。
強化項目謀劃。始終將項目謀劃工作作為民生工程實施工作的首要環節,目前已基本確定2018 年工程類實施項目:擬實施10 個大項目1259個子項目,計劃投資27.9億元。
不負眾望
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
助力扶貧攻堅是黨委政府實施的重點工程。記者獲悉,廬江縣大力實施農村道路暢通等九項民生工程,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健康脫貧工程,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351”政府兜底、“180”工程等醫療保障救助體系,實現貧困患者看得起病、住得起院;提高農村低保和五保戶補助標準,農村低保標準由2010 年的年人均1000 元提高到2017 年的年人均4320元。
夯實醫療保障。城鄉合作醫療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2017 年全縣參合106.8 萬人,繼續擴大按病種付費范圍,執行率達56%。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大病保險補償9241人次。扎實開展城鄉醫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1522.94 萬元。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均衡文教資源。2017 年撥付義務教育經費改革保障資金9384.93萬元。對符合條件的中職和高中學生進行資助,發放中職資助金、普通高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及貧困學生免學費資金1294.86 萬元;完成電影放映2470 場,217 個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正常開放,開展了“送戲進萬村”演出217 場次;免費開放21個公共文化場館。
完善基礎設施。2017 年啟動新建和舊村改造中心村5 個,大力推進6 個鎮政府駐地建成區環境整治。2017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900套。
★亮點一
“社會資本+”扮靚美麗鄉村
近年來,廬江縣以“ 社會資本+”為抓手,加快縣域產業調整,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旅游產業優勢,實施全域旅游戰略,深入推進美麗鄉村民生工程建設。
深入推進社會資本+農業,促農民致富。廬江縣在加大財政支農同時,注重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對中心村農業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在中心村大力推廣示范家庭農場建設,培育家庭農場302 家。引進農業加工龍頭企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重點建設城西糧油食品工業園、泥河食品釀造工業園和臺創園食品加工產業園等三大園區。深入推進社會資本+旅游,促三產發展。按照建設成為合肥“大花園”的角色定位,積極建設國家農業旅游示范區。深入推進社會資本+文化,促文化傳承。百年央企中國南山在廬江湯池,斥資6 億打造一個大型徽文化旅居史詩作品。
通過引進、吸納、利用社會資本,有效緩解了財政資金壓力,增強了美麗鄉村的發展活力,帶動了鄉村經濟持續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該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多次獲得國家、省、市表彰。
★亮點二
“六要素”推進工程項目謀劃
為加快推進工程類民生工程項目實施,該縣以政治意識為引領,從六個要素方面全力推進2018年工程類民生工程項目謀劃工作。
首先是計劃要素、人力要素。印發《關于做好工程類民生工程三年滾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從項目申報范圍、基本程序、時間擺布、紀律要求等方面予以細化,確保項目申報的準確性、可操作性,確保申報工作的可考核、可追責。
成立工程類項目謀劃工作小組,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各分管縣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負責人任成員。明確專人負責工程類項目點的摸排、調查、可研、審核、上報等工作。
其次是責任要素、時間要素。嚴格界定各鎮、各單位主體責任。對各鎮、各牽頭單位的工作進行了時限規定,要求去年12 月底前完成2018 年度項目招投標前期各項準備工作,2018 年3 月底前招標確定施工單位。
再次是管控要素、績效要素。召開由各鎮、各牽頭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全縣民生工程協調小組會議,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項目申報工作親自部署和安排。縣民生辦每周統計各鎮、各牽頭單位工作進展,形成匯總情況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調度。對工作進展滯后的鎮、部門,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約談其主要負責人。將2018 年項目申報確定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評價考核內容。
★亮點三
“180”民生工程“添枝增葉”
為切實推進“180”工程以及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廬江縣出臺了《廬江縣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門診常用藥品免費配送實施辦法》,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因治療與所患疾病相關的常用藥品,通過縣域醫共體的縣、鎮、村三級網絡,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免費配送分發給服藥對象;其藥品費經“四保障一兜底”和“180”補充醫保報銷后的自付部分予以減免,減免部分費用由縣財政承擔。
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免費為患者提供藥品,組織鎮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對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逐戶上門,核實登記。通過省藥招平臺安排采購計劃,實行集中采購,為患者免費提供藥品;免費為患者送藥上門,為每一位貧困人口確定一位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團隊要定期對貧困人口隨訪,團隊根據處方,從鎮衛生院藥房領取相應藥品,免費送至貧困患者手中;與脫貧幫扶掛鉤,將此項工作納入扶貧總體工作,縣扶貧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
為做到公平公正,鎮村醫療機構每月在公開欄定期公示慢性病患者常用藥品配送及自付費用減免情況。同時,民政、扶貧等部門抽調專人,隨時抽查和回訪。截至目前,全縣共免費配送藥品35 類988種,受益貧困人口15800人次。
★亮點四
“扶貧車間”打造培訓新模式
近年來,廬江縣圍繞“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帶動一戶”的目標,組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開展技能脫貧培訓。針對貧困勞動者的現狀,走出了一條“ 技能脫貧培訓+扶貧車間=上崗就業”的就業脫貧新模式。
技能脫貧培訓是針對2017 年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者,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行由貧困勞動者自主“點菜”,政府委托定點培訓機構承辦的脫貧技能培訓,是貧困勞動者提高就業技能的“加油站和充電器”。一手抓技能脫貧培訓,一手抓“扶貧車間”,在全縣已建成星級“扶貧車間”50 家,吸納就業貧困勞動者800 余人,打通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的“最后一公里”。把技能脫貧培訓課堂搬到“扶貧車間”里,一方面讓貧困勞動者在企業里學習、生活和實踐,加深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提高他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積極開發適合貧困勞動者的就業崗位,實現了貧困勞動者從培訓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據悉,廬江縣技能脫貧培訓已在17 個鄉鎮開班,共1025 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參加了這項培訓。
本版策劃:中共廬江縣委宣傳部 本版稿件由周躍東 王文宏 陳金香 梁如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金學永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