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許寧是合肥市包河區陽光中學初三的一位英語老師,今年秋季開學后,她每個月都要到六安市裕安區的兩所農村學校送教,每月兩次,每次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不止是許寧,從炎夏到寒冬,來自合肥市包河區的多所學校和多名優秀教師通過結對幫扶,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送到了革命老區。
11 月29 日一早,許寧7 點不到便趕到了合肥高鐵南站,她要乘坐最早一班到六安的動車。7 點55 分到達六安后,許寧打了個車趕到六安汽車西站,再轉乘到鄉鎮的班車。
一路雖然輾轉,但正好能趕上裕安區固鎮學校八(2)班9 點鐘的示范課。這是許寧本學期第二次來固鎮學校。“剛來時發現,這里的孩子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不過,固鎮學校英語老師的專業水平并不低,只是缺乏教學實踐的經驗。因此,兩所學校結對幫扶后,許寧便利用送教的機會,把鮮活的教學方式和思路帶了過去。
9 點多,固鎮學校的英語老師湯龍亮開始上課。其他英語老師和許寧一起,在教室后排聽課。40 分鐘后,兩人交換位置,同樣的英語課,許寧用她的方式再上一遍,其他英語老師繼續觀摩。這是一節英語聽說課,內容是讓學生們談論決心和夢想。許寧鼓勵同學們主動發言,但很多學生紅著臉,把頭埋了下去。在許寧的循循善誘下,終于有一名同學勇敢地站起來,用英語說了句“有志者事竟成”,雖然有些生澀,但許寧帶頭鼓起了掌,孩子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兩節英語課后,許寧利用午休時間,和觀摩的英語老師一起就這節課的教學進行研討。“許寧老師對學生的引導更好,整節課的安排更加科學合理緊湊,課堂活動也有層次感。這種‘同課異構’的方式,讓我們學到不少。”湯龍亮說。
雖然與包河區的學校結對時間不長,但孩子們的變化老師們都看在眼里。“農村學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比較淳樸和羞澀,但經過送教老師幾次教學,孩子們與老師的互動比以前積極了很多,很多孩子都盼著合肥的老師能再來。”固鎮學校校長王成家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包河區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送來后,學校的老師們也有機會接觸到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眼界也更加寬闊了。
2017 年10 月,為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合肥市包河區啟動與六安市裕安區的結對幫扶工作。利用自身優勢,包河區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送到革命老區,走出了一條教育幫扶的特色之路。今年,包河區安排了14 所區屬學校結對裕安區31 所中小學、幼兒園,精心挑選45 名優秀教師幫助裕安區開展中小學、幼兒園的國培計劃全員培訓,目前已開展教育類專題培訓70 余場,培訓教師近6000人次。
同時,包河區教體局還加大兩區教師的交流,通過給革命老區的孩子上堂課等品牌活動,優選骨干教師,通過駐點支教、兼職送教、專題培訓等方式,讓老區孩子們同享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60 余次,安排授課專家32 人、支教教師53 人,其中駐點教師4 人。此外,在學校、老師間建起的QQ 群、微信群,也為兩區師資資源的學習、交流和分享提供了更方便的平臺。
李多慶 壽子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