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有這樣一個暖心的團隊:1996年建立,從“3人小組”發展成擁有500多名志愿者的大集體;從僅有1個窗口到如今擁有1700多個工作聯系點;從鮮為人知到家喻戶曉,成為百姓的“民生舟楫”,這就是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
22年時間,合肥法援乘著改革春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既是扶危助困的“及時雨”,也是連著黨委政府和困難群眾的“連心橋”。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榮譽,見證著合肥法律援助22年的風雨歷程和法援工作者們勇于擔當、為民分憂的大愛情懷。
迎風起航 合肥法援就在身邊
1994年初,司法部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的設想。從此,法律援助制度的種子在共和國的法制土壤中萌芽、成長、壯大。
1996年12月13日,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掛牌成立,這是安徽第一家法律援助機構。2004年7月,合肥所有縣(區)法律援助中心全部成立。
二十二年來,合肥不斷延伸和拓展機構組織網絡。截至2018年,已經建立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居)四級的法律援助工作組織網絡,共建有法律援助中心10個,依托鄉鎮司法所、殘聯、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建成各類法律援助工作站416個,設立法律援助聯系點1700多個。
二十二年來,合肥法援不斷創新便民服務措施,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全市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在人流量較多的臨街、一樓設立便民服務窗口,提供一條龍柜臺式服務。
從2011年開始,合肥法援步入信息化時代。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聯網,法律援助案件實現網上受理、審批與指派。今年,依托“12348安徽法網”,實現在線咨詢、在線申請,讓法律援助觸手可及。
2014年,合肥各縣(市)區全部開通“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通過專業律師的咨詢服務,一站式解決群眾難題。
政策保障 合肥法援快速發展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為法律援助事業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2015年3月合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調整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標準和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的通知》,推進法律援助門檻進一步降低,法律援助覆蓋面不斷擴大。
2016年11月,合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推動法律援助規范化發展。同時,建立合肥市法律援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法律援助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合肥市司法局相繼聯合公檢法出臺《刑事法律援助實施細則》,聯合市總工會成立職工法律援助志愿律師團,出臺《合肥市職工法律援助辦法》,聯合市民委出臺《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外來人員法律援助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圍繞眾多社會熱點制定政策,推動權益保護。
2016年,合肥法律援助工作首次納入政府民生工程,這是迄今合肥政法部門唯一一項民生工程。合肥市司法局因實施法律援助項目成績優秀,連續兩年獲得“民生工程實施先進單位”稱號。
2018年1月,合肥出臺《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作為安徽省唯一的試點市,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全面推開,法律援助在其中發揮兜底性主要保障作用。2018年9月,合肥貫徹落實《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目前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在看守所、法院工作站實現全覆蓋。
應援盡援 合肥法援彰顯力量
二十二年來,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安徽省司法廳的關心支持下,合肥法援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6年以來,每年歲末年初,在農民工集中返鄉和外出務工期間,合肥持續組織開展專項維權行動。2006~2018年,合肥法律援助機構共為近4.6萬人次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共討回欠薪7.5億多元。
二十二年里,合肥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余萬件,挽回損失23億多元。目前,合肥法援在辦案總量、律師辦案比例、刑事法律援助、農民工專項維權等多項工作上位居全省前列,并收獲了諸多榮譽,比如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第四屆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包河區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第五屆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長豐縣法律援助中心獲得“全省農民工法律援助維權專項行動先進集體”稱號等。
未來,合肥法律援助將繼續秉承 “以人為本 扶弱助困 維護公正 熱情服務”的精神,通過擴大援助范圍覆蓋所有低收入群體,實施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困難群眾撐起法治藍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