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67歲劉存珍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32年前,她的丈夫賈榮貴不慎從高處墜落昏迷不醒,那時兒子年僅4歲。瘦弱的劉存珍扛起了這個家。32年,11600多天,她不分晝夜地照顧丈夫,從來沒有睡過一個整覺。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丈夫如今已能坐在輪椅上。她書寫的傳奇故事,讓人明白愛與責任的重量。
劉存珍推著丈夫在小區散步。
丈夫摔成終身癱瘓
1985 年臘月二十一(陽歷1986 年1月30 日),濃濃的年味彌漫大街小巷。在合肥市糧食二庫當工人的賈榮貴一早出去上班了,劉存珍在家大掃除,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然而下午2 點多,賈榮貴的工友打來電話,“說他從高處掉下來昏迷不醒已經被送到醫院。”劉存珍說,她聽后整個人都蒙了,“他被送進了手術室做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我在門口等他。”
“他被推出來后,身上插滿了管子,也沒有意識。”劉存珍說,她沒有工作,丈夫一個月工資100 多元,是家里主要經濟來源。“那年他32 歲,我33 歲。他出事了,我就得扛起這個家。”
“他一直處于昏迷,過年我們也是在醫院過的。”劉存珍說,4 個月后的一天早晨,丈夫突然睜開了眼睛,叫了她的名字。她非常激動,一家人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妻子32年悉心照料
1986 年春,賈榮貴出院了,然而脊髓嚴重受損,落下了終身癱瘓。屋漏偏逢連夜雨,4 年后婆婆又去世了,家庭重擔完全落在了劉存珍的肩上。
賈榮貴躺著不能動,每天清晨5點,劉存珍就要起床給他擦洗、按摩,接著做早飯、喂飯。等忙好這些已經8 點多,這時她才開始吃飯。吃過飯,她開始收拾家務。
在劉存珍眼里,這些都是小事,她不怕苦和累。最讓她感到吃力的是給丈夫翻身,因為丈夫身高1.75 米,體重160斤。而她身高1.53米,體重只有80斤。
“平均一個半小時就要翻一次身,夜里也是這樣。”劉存珍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她幫助丈夫翻一個身需要大約8分鐘,
除了翻身,每天夜里丈夫還要起夜,她要忙著端便盆。“我夏天穿著汗衫,冬天就穿著毛衣睡覺,他一喊,我就趕緊起來,怕來不及。”劉存珍說,這32年來,她每天要給丈夫做八次按摩,夜里至少起來五次,從來沒有睡過一個整覺。
兩人創造生命奇跡
因為要照顧丈夫,劉存珍不能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幸虧鄰居和親友們幫忙接送,他們還時常給她家送米、菜和衣服,這讓她感激至今。“兒子從小很懂事,也想幫忙照顧他爸爸。”劉存珍說。
劉存珍說,大約1992 年前后丈夫能靠著枕頭坐5 分鐘了,她感到欣喜,堅定了讓丈夫繼續做康復訓練的決心。在劉存珍的幫助下,大約2000 年,他終于能坐住了,劉存珍就買了一個輪椅,推著他出去走走看看。丈夫逐漸恢復,手也開始有勁,如今翻身他自己手臂能支撐一部分力量,還能轉動輪椅往前走了,吃飯喝水也不再需要別人喂。
“如果不是她,可能我的墳頭都已經長草了。她是我的好妻子,也是救命恩人。”提起妻子劉存珍,賈榮貴聲音哽咽。
“我從沒想過要離開他不管,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劉存珍說,如今兒子結婚了,丈夫身體恢復也越來越好,她感到知足和幸福。有時間她還會幫兒子媳婦接送孫子上學放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家人就要相互關心和幫助,這原本就是家人應該有的樣子。
楊俊 胡偉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