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真是一個神奇的導演,或者說,陳思誠是懂中國觀眾的,而且也是懂中國電影市場的。他是個聰明人。《消失的她》真是一部語焉不詳的電影,很多人問我它是不是翻牌了《消失的愛人》,還有人問我它是不是翻拍的《看不見的客人》,以至于我找來官方說明的改編自前蘇聯電影《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又找來正大劇場曾經放過的《失蹤之謎》,結果發現,《消失的她》像《完美陌生人》一樣,都有N個版。
希區柯克買了這個法國故事的版權,《消失的她》買的是前蘇聯版的版權,故事內核很相似,但是前蘇聯版的演繹方向是輕喜劇,觀感很像沒拍好的“開心麻花”出品,美國版相對更加出色,尤其是大智若愚的警察和那個設計詭譎的酒柜。《消失的她》呢,像那些炫耀一早就猜到結局的人一樣,在炫耀自己對人性的惡的洞察。老實講,在一部謀財害命的懸疑片里,強調這個不言而喻的問題談不上高級。
好吧,夸一句,以人性復雜這個層面說,朱一龍的角色演繹是優秀的,有層次的。
我太天真了,實際上陳思誠還搭上了一條線索,一個話題,一條潛在的熱搜詞條,王暖暖已經在微博上看過、沒看過電影的大伙互動起來了,古今中外,戲里戲外,《消失的她》有了一個話題矩陣。因為是翻拍,注定要面臨閱片無數的觀眾無情批判;雖然是翻拍,畢竟贏得了看個快活的觀眾的唏噓感慨。
說到懸疑驚悚,希區柯克當年挺進好萊塢的時候,《蝴蝶夢》、《眩暈》和《驚魂記》都沒少被罵,因為口味有點重,內在審美有點超前,但是希區柯克說,他拍的電影就是和觀眾做一場游戲,然后讓觀眾走出電影院之后突然釋懷。事實就是,作為一部本格推理電影,如果你看片量越少,得到的樂趣也就會越多。
懸疑,就是賣一個結尾。
像安迪在肖申克監獄挖了一條自由通道,像妮可基德曼在小島上意識到自己和孩子們才是搗鬼的人,像搏擊會的搏擊可以理解為分裂人格的搏擊,當然也可以像希區柯克一樣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現在最難拿到高分的電影類型:一種是懸疑驚悚片,一種是喜劇片。因為講故事的套路,已經被玩得差不多了,編一個好故事太難了,所以有了《誤殺》、《消失的她》,甚至是同期在映的口碑更好的《我愛你》。
說它是不思進取的電影,不冤枉吧。
所以重點怎么可能是這是一個經典的故事翻轉,當你知道這個故事,就知道這是一個賭徒的自作聰明;所以重點怎么可能是based on a true story呢,勾連“泰國案”,這明顯是一個投機的狡黠的噱頭;所以重點怎么可能是越來越像梁朝偉的朱一龍,接了一個所謂反派角色,以及那些所謂美艷的蛇蝎美人們;所以重點怎么可能是電影里其實非常庸俗的審美,以及有點可疑的價值觀。
確實沒想到這片子如此堅挺,奔著30億票房去了,中國內地票房榜作品就這個水準嗎?其實大部分國產翻拍電影,在我看來都有非常嚴重的水土不服,不論是價值觀、故事土壤、風土人情還是種種條件促成的演員表演時的信念感,譬如東野圭吾小說的所有國產化,譬如看似很聰明的搬到外面去拍的《誤殺》,很投機,非常投機。就像華語電影拍著拍著突然來了一段印度舞蹈,那感覺還不如去看一看豪哥哥的散裝歌曲——人家是有點信念感的,別的不說,我覺得倪妮的角色就不太有這種信念感,雖然她長得確實很高級。
我不是說電影很難看,我也不是說一定要去支持一下難得引進公映的阿彼察邦。我只能說,陳思誠們很聰明。我只能說,我個人的觀影樂趣沒那么多。我只能說有這種翻拍和翻轉,如果單純聊劇本殺的設計水準,罵張藝謀和《滿江紅》有立場嗎?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